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复仇,鲁迅多有言说,《铸剑》是其重要作品,他“写得较为认真”。其中的“黑衣人”替少年眉间尺报杀父之仇,跳出了一般性因为仗义,因为同情的窠臼,“我只不过要给你报仇!”因为对于仇恨,“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灵魂上是有这么多人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铸剑》具体生动地阐释了鲁迅的复仇精神,其中“黑须黑眼”的黑衣人,某种意义上就是鲁迅,他的复仇精神体现着一种为自己、为朋友,为大家“稳、准、狠”的复仇,我们姑且称之为“黑色精神”。莫言与《铸剑》颇有渊源,七八岁的时候初读《铸剑》,“感到浑身发冷,心里满是惊悚”;1988年在北师大读研究生班再读时认定,“黑衣人就是那满脸棱角、下巴突出、蹶着胡子的冷漠的鲁迅”。认为黑衣人是“天才的复仇专家”,黑衣人报仇的过程,“体现了鲁迅的‘稳、准、狠’的精神”,“是鲁迅精神的典型化”(1);2006年在与孙郁交流时谈到了他对《铸剑》的进一步理解,他认为黑衣人在此“超越了愤怒,极度的绝望;他厌恶敌人,更厌恶自己;他同情弱者,更同情所谓的强者。一个连自己都厌恶的人,才能真正做到无所畏惧。真正的复仇未必是手刃仇敌,而是与仇者同归于尽。”“当三个头颅煮成一锅汤后,谁是正义的,谁是非正义的,已经变得非常模糊。它们互相追逐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好人坏人的区别。这篇小说太丰富了,它所包含的东西,超过了那个时代的所有小说,我认为也超过了鲁迅自己的其他小说。”(2)对鲁迅“黑色精神”步步深入的理解,体现了莫言与鲁迅精神的深度契合,这种契合正是莫言小说与鲁迅《铸剑》精神内在的通连。本文抓住莫言与鲁迅关于复仇深度契合的“黑色精神”,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莫言小说与鲁迅《铸剑》精神的内在通连。第一部分主要论述莫言与《铸剑》的渊源及《铸剑》与莫言小说深度契合的“黑色精神”;第二部分论述“黑色精神”在莫言小说中的艺术呈现;第三部分主要对《铸剑》与莫言精神深度“契合”的原因剖析。经典之为经典,艺术性自不必说,思想的独步才是关键。复仇是文学创作的传统母题之一,鲁迅以其前所未有的开创精神对“复仇”的理解和表现都站在了新的高度,这种超越世俗伦理的是非善恶,融自省、执着与通达、开放于一体的复仇精神,也正是鲁迅的核心精神所在,这也正是莫言与鲁迅通连的“黑色精神”。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莫言以《铸剑》为契机与鲁迅精神的关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与继承,而是两人内在精神的深度契合。复仇是鲁迅小说的主题之一,但这种融自省、执着与通达、开放于一体的复仇,代表了真正的鲁迅精神。莫言通过不同时期几次对《铸剑》逐渐深入的理解,达到了与鲁迅精神的内在通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