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活体影像技术肺癌细胞系的建立及验证

来源 :广州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ue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肺癌细胞系及进行体外和体内验证,在动物水平对细胞的成瘤性能、发光能力进行评价,建立人类肿瘤动物模型,为后续在动物体内进行抗肿瘤药物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和XbaⅠ双酶切PGL3-Promoter真核表达载体,将得到的luciferase基因片段连接到pRC/CMV2载体上,构建PRC/CMV2-luc+重组质粒。脂质体介导法将pRC/CMV2-luc+质粒转染A549细胞,并经G418筛选获得A549- luc+单细胞克隆,挑选出克隆细胞不断传代并扩大培养,在传代过程中维持G418筛选,通过荧光素酶活性测定逐步淘汰活性较低的克隆细胞,保留活性高并且稳定表达luciferase的克隆细胞株。在体外利用活体成像系统评价其稳定发光能力,检测发光强度与细胞数量之间的相关性。分别提取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克隆细胞株、低表达的细胞株以及A549母细胞的总RNA,逆转录后RT-PCR检测luciferase的表达差异。提取稳定高表达luciferase的克隆细胞株的基因组DNA,PCR检测荧光素酶基因是否成功整合到A549细胞的基因组;将得到的稳定表达luciferase的A549-luc+细胞皮下接种裸鼠,利用活体成像系统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并检测其发光能力强弱,每隔4天成像检测一次。观察五周后处死小鼠,切取移植瘤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后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1.构建的PRC/CMV2- luc+真核表达质粒双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分子量大约为1.7kbp和5.5kbp的两条条带,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2.质粒转染A549细胞后,经G418筛选和单克隆的连续传代后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细胞克隆。活体成像系统检测证实其发光强度与细胞数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3.提取稳定克隆的基因组DNA后,PCR扩增得到250bp的特异扩增产物,与设计的luciferase引物扩增片段大小相符。荧光定量PCR检测发光强度不同的两株细胞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确定荧光素酶活性较高的A549-luc+ clone7细胞中luciferase基因表达量是活性低的A549-luc+ clone8细胞的24.95倍,与体外检测到的luciferase活性水平一致。4.该细胞株皮下接种裸鼠形成接种瘤的发光强度与肿瘤的生长正相关。5.肿瘤组织的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接肿瘤符合肺腺癌组织特征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的A549细胞系,体外和活体检测证实该细胞系具有稳定的发光能力;而且其发光强度与细胞的数量和裸鼠接种瘤的生长呈正相关。为活体水平动态监测该细胞成瘤后肿瘤的生长以及观察药物对肿瘤的干预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其他文献
采用异氟尔酮二异氤酸酯(IPDI)、聚丙二醇2000(PPG)、二轻甲基丙酸(DMPA)、中和剂(TEA)、硅烷偶联剂(APTS)等为原料,成功制备了硅烷偶联剂封端改性水性聚氨酯(WPU)。以WPU乳
结合在日本学习TPM(全员效率维修)期间的体会,及我国设备维修管理方面的现状,深入分析了我国现行设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力图借鉴国外在设备管理方面的经验,找到适合中国设
目的探讨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基因第2内含子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rs2981582,rs2420946,rs
为了克服传统地铁监测方法的低效率与时间滞后性,结合测量机器人自动照准功能、无线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管理平台,研发了一种自动化三维高精度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
设计了一种基于一阶Minkowski分形双方环(Minkowski fractal double square loop,MFDSL)电谐振器结构与电阻膜复合的超薄、宽频带、极化不敏感和宽入射角的超材料吸波体.该吸
<正>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现状,分析新形势下我国应急救援工作面临的挑战,从加大人才培养、强化装备配置、综合救援演练、建设国家级
3.2台湾省摩托车燃油蒸发排放标准及试验方法台湾省在机动车环保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由于车辆排放已成为城市最主要的污染源,1991年台湾省参照美国摩托车蒸发排放法规,采用密
本文介绍了2003年8月在云南丽江举行的“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2003年综合性学术年会”上的各位学者、专家在大地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的报告,概述了大地测量的发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