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是建筑学的基本问题,对于材料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一直以不同的方式贯穿于建筑学的整个历史。在当代的建筑实践中,由于哲学思想的影响以及新的材料、加工工艺和建造手段带来的可能性,材料的表现呈现出非常多元的面貌。如果以材料的物质性表达作为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趋势:物质性隐匿和物质性表现。前者以模仿、象征和图形化为特征,后者则以自身属性为基础,用加工和建造手段揭示相关特性。本文从建筑本体的视角出发,以材料的物质性表达为线索,借助天然石材这一贯穿整个建筑史的材料进行具体解析。通过对相关案例的详细解读,发掘建筑师控制材料物质性表达的原因,试图还原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材料的加工和建造手段以及相关的节点和细部设计,探索在当代天然石材物质性表现的可能性。本文对物质性的论述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天然石材的结构属性。结构属性的表达需要建立在材料作为主要结构构件(或者自承重的非结构构件)基础之上。其中,石材或者在单一结构体系下承受荷载,或者与其它结构类型一起在混合结构体系下承受荷载。前者意味着对现有构造体系的继承和发展,后者往往对新型构造方式的探索和创新。第二部分,天然石材的表面属性。表面属性主要指材料的触觉和视觉特征,如肌理、色彩、质感、透明性等,是人们通过感官对于材料的直接认知。加工工艺和建造手段是影响表面属性的重要因素,建筑师对加工和建造的操作、控制甚至省略会在不同的层面上影响材料表面肌理或透明性的表现。第三,其它因素对物质性的补充和扩展。建筑必定落在某个具体的地点之上,材料问题也必定与特定的环境要素发生关系——气候、地理、文化、使用、时间等因素可以赋予材料具体性的意义,也是材料物质性的必要补充。本文试图通过对材料物质性的分析和论述,强调材料、结构、建造在建筑学中的重要地位,以此作为对建筑本体论的思考和补充。同时借助石材详细论述具体做法的缘由。此外,对材料物质性的思考也能够引起我们对国内某些过分追求非本体要素,忽视材料、建造问题的做法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