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老龄化世纪,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人类社会需要面对的最突出的难题之一。因此,如何构筑一个覆盖广泛、保障适度、可持续发展的老年保障体系成为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经济理论界对养老保障制度及其改革的研究日益升温。从国外的情况看,一方面,许多国家普遍呈现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再加上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衰退,因此,不少国家原有的社会养老金制度在资金问题上开始面临困境,政府在养老方面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原有社会养老金制度的设计仅考虑其社会保障的功能,没有考虑到对一国的国民储蓄率、资本市场发展等宏观经济方面产生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社会养老金体制摆脱财政危机,并能够直接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成为摆在经济学家面前的一大课题。在中国,一方面,面临着传统的家庭保障模式受到工业化进程冲击、计划经济时期以国有企业作为主要载体的养老保障模式亟待改变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另一方面,老龄化社会正在以不可阻挡的速度加速到来。因此,体制转轨与劳动力人口所负担的老龄人口比重持续增加,势必对现有养老保障制度形成双重压力。同时,老龄化还将直接引起对医疗保障需求的增长,因为该部分人口更易受到疾病困扰,从而成为政府医疗支出的主要消费者。如果以养老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仍采取现行模式运作的话,必然出现严重的偿付缺口,从而在根本上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转。在这个基础上,毫无疑问,对他国不同体制选择及转型实践经验进行阐述和借鉴,对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选择与合理发挥政府职能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介绍了本文的选题依据与意义,并对国内外关于养老保障改革与发展的相关论著做了简要的概括,最后简要介绍本文的内容框架与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对有关老年保障制度的基本经济理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较,指出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中国老年保障制度问题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以欧洲大陆上重要的工业化大国——英国作为样本国家来进行分析,对英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形成、发展及改革历程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以同为发达工业化国家中老龄化代表的日本为对比,比较了两国制度的不同。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宣布为“福利国家”的国家之一,从总体上来看,其养老保障及社会保障体系似乎呈现给我们一幅复杂的图景。英国养老保障制度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并且从60年代起经历过一系列改革和完善。其主要依据是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障思想。显而易见,其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与英国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化和发展密不可分的。经过多年的发展,为缩小贫富差距,英国的养老保障及社会保障政策一方面存在着向低收入者倾斜和普遍福利分配的平均主义倾向;另一方面则侧重于针对现实风险的直接保障需求,在养老保障制度结构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三支柱体系。而三个渠道所表现出的多渠道化补充型融资方式也是其养老保障制度的特点之一。同样,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福利体制下的诸多“福利病”以及管理效率的相对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也困扰着英国的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们;第四部分首先对我国养老保障体制的历史沿革做了概略的介绍,然后将世界银行定义的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和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结构进行对比,从中可以看到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其实还处于第一支柱承担负担过重,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的阶段,需要对养老保障体系进行改革,使得国家的责任集中于保障个体的基本生存需求,而将更高层次的保障需求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共同承担,以保证养老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接下来对于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有效覆盖面较窄,财务压力巨大,区域不平衡,民众信心不足等依次进行剖析,这些问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最后指出英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包括加强与改革配套的立法工作,积极向多层次养老模式转变,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注重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从现代老年保障制度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其产生有着客观必然性,它的基本特征在于社会共济,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国际上关于老年保障制度改革模式的争论实质上是价值理念的分歧,从社会公正的角度来看,老年保障是带有公平特征的基本物品,其主要功能在于收入再分配。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迁与经济转轨期的特定历史阶段,人口老龄化、社会收入分配格局、人口政策、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市场化改革等基本国情和现实因素,决定了我国老年保障制度改革应该保证公平优先,并以此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英国作为欧洲少数几个没有面临养老金危机的国家之一,在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方面无疑走在了前列。系统地考察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历程,全面阐述其内容构成,积极探索其改革的路径和最新思路,客观总结对于我国养老保障体制改革的借鉴与启示,这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