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中油矿是我国的老油区之一,自1954年开始勘探至今已有近50年历史,截止2001年9月,已累计完钻井1378口,发现二十余个油田及含油构造,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近年来,在川中地区的莲池地区、公山庙地区的凉高山组和下沙溪庙组砂岩储层中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流,公山庙地区就新增储量近5000万吨,且油层埋藏较浅,均在3000m以内。这些勘探成果展示了川中地区良好的勘探前景。 本文选择了川中东部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岩心观察、烃源岩及原油地球化学、储层实验室分析、储层地球物理预测、油藏成因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对下沙溪庙组的碎屑岩油藏开展成藏规律、储层发育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提出勘探开发对策。主要认识如下: 1.通过大量区域地层对比、沉积学研究和古流向分析重建了中侏罗统下沙溪庙期的古地理演化格架。例如,将四川盆地及毗邻地区的下沙溪组(J2x)沉积相划分为冲—湖积平原、冲—洪积平原(河—湖—沼交织相)和滨浅湖夹三角洲前缘三大相区,这较之前人笼统称之为洪泛盆地前进了一大步。并在此基础上,首次初步确定了川中地区J2x、油藏储集砂体的古流向为自N→S和由E→W。 2.下沙溪庙组砂岩油藏的油源岩为大安寨组和凉高山组,属半深湖相沉积,源岩广布川中,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沙底也发育源岩。源岩在仪陇—平昌凹陷处高成熟阶段(Ro=1.7—1.8%);而川中油区构造低部位刚刚成熟。油/源对比结果表明,川中地区许多油藏原油的甾烷参数与当地源岩的可比性较差,原油可能主要为异地源岩所生并侧向运移而来。 3.据岩芯观察、露头剖面考察和薄片鉴定,在四川盆地覆盖区侏罗系首次发现浊沸石次生溶孔储集砂体,预示该区可能会有良好储层。另外,根据近800个物性分析数据的统计分析,下沙溪庙组砂岩储层的具超低孔、超低渗特征。 4.针对川中地区砂岩储层的地质实际,本论文应用地球物理储层预测技术,对下沙溪庙组底部河流相薄砂层、河流相厚砂体的进行预测,获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