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30、40年代,致力于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研究的费孝通等学者对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三个农村进行社会调查,著有《云南三村》一书。其中,易村因其手工业的兴盛被费孝通、张之毅作为内地乡村工业研究的样本。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易村手工业并未转型为乡村工业,并于近年消失。而作为中国社会学的经典,继费孝通和张之毅之后,易村至今无人进行过系统的再研究。笔者以易村手工造纸由盛转衰的脉络为主线,分析造成其消失的内在原因与外部影响,探索易村社会发展变迁的过程。论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问题的源起与背景,阐明了本文研究的源起和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简要说明了运用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回顾了关于“禄村”、“玉村”的研究,对手工造纸的研究和乡村社会变迁研究进行概述。第二部分是对张之毅所著《易村手工业》进行文本研究,对其涉及到一些问题进行梳理,如易村手工造纸产生的原因、纸坊运营的介绍,并探讨其学术价值。第三部分是对易村手工造纸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叙述易村手工造纸的发端、发展、延续、衰落和消亡的过程,并提炼出一些观点和看法。第四部分是对影响易村手工造纸的发展变迁因素进行分析,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基础,分析在不同阶段对手工造纸产生影响的内在原因和外部因素。第五部分是探究手工造纸与易村社会变迁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手工造纸的发展对易村社会的影响,探索易村社区的变革,社会变迁的推动力和社会关系、社会网络等。第六部分是关于易村手工造纸兴衰与易村社会发展的思考,对易村手工造纸重新发展的可能性探讨和易村竹林利用的类型进行分析,并结合费孝通和张之毅对易村发展的预测,指出易村社会经济的逆发展这一特例。最后部分是结语,对本文进行小结,相应的也提出了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