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外观设计是工业与艺术的融合,当其与特定产品结合并具有新颖性时就符合了专利法保护要件,可以申请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当外观设计中的艺术部分能够满足作品的构成要件时,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观设计是工业与艺术的融合,当其与特定产品结合并具有新颖性时就符合了专利法保护要件,可以申请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当外观设计中的艺术部分能够满足作品的构成要件时,又能够作为著作权的保护客体,权利重叠保护的现象因此而产生。当外观设计专利权因保护期届满而终止时,便会进入公有领域。鉴于存在权利重叠保护的情况,实践中权利保护范围的界定相较于单一的知识产权保护更为复杂。具体行为是否落入权利保护范围的判断需要在专利权与著作权领域分别考察。即使保护对象相同,保护的要件及标准不应混用。再加上司法实务中,外观设计、实用艺术作品的侵权认定较难,界定外观设计的著作权后续保护范围成为实践难题,公众利用产品设计的再创作行为变得不可预测。外观设计专利权与著作权的保护前提及保护期限的不同是引发后续保护的前提,在外观设计终止后满足著作权保护要件的要素仍然不能进入公有领域。外观设计与实用艺术作品在保护对象上的重合引发了权利重叠保护现象,能够享有重叠保护的对象不但需要满足外观设计的构成要件还要满足实用艺术作品的构成要件。前者要求外观设计构成产品上的设计并具有新颖性;而后者要求美学与实用功能相分离,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外观设计专利进入公有领域之后,如果未更换载体,仍可作为实用艺术作品进行保护;如果更换载体,原设计要素在平面上表达,可以作为美术作品进行保护。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与著作权保护从内容上而言,两者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外观设计专利权禁止在同种或相近类别产品上实施外观设计的行为,上述实施行为并不包括对于外观设计技术功能的使用,当外观设计产品作为另一产品的零部件使用的时候,如果发挥的是技术性功能,并不会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倘若外观设计之上还存在着有效著作权,则权利人就可以借助著作权中的复制权禁止他人对产品的使用,无论其使用的是技术功能还是美学功能。当外观设计专利权终止后,如果原设计仍然作为实用艺术作品存在,在类似产品上使用原设计是否构成侵权应以实质性相似作为判断标准,这与外观设计中的整体观察标准是不同的;如果原设计作为美术作品存在,除要注意上述问题外,还需要考虑合理使用等著作权法中的免责情形,才能合理界定后续保护的范围及边界。
其他文献
面对互联网的海量数据,自动摘要技术通过一定手段压缩文字内容获取文章的主旨,摘要是对文本信息的高度概括。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生成式摘要主要使用序列到序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又相聚了,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才研究会祝贺今年的中国领导人才论坛的召开,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感谢各部门、各方面对本次论坛的大
在图像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存储等过程中,因为多种原因会掺入噪声,所以在获取图片信息之前对图形进行去除噪声,提高图片的质量是图像处理技术中重要的研究部分。在保留图像的重要细节的同时,有效去除噪声已成为图像去噪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先阐述了几种经典的基于偏微分方程(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PDE)去噪模型,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然后对其进行了改进和结合,提出了新的去噪
车牌识别技术是构建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的重要环节。目前已有的车牌识别系统在安装摄像头时,对安装高度和安装角度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摄像头严格对准车辆正前方,从而保证采
近年来,随着中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逐年增加。但是与之相对的,我国建筑废弃物管理水平并不高,绝大部分建筑废弃物产生后没有经过有效处理便直接运往空地露天堆放或进行填埋处置,对经济、环境和社会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建筑废弃物管理势在必行。作为建设项目的管理主体,项目管理人员直接参与项目决策并组织协调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他们将直接影响施工现场建筑废弃物管理地有效开
当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学术资源的分配、研究者水平和研究成果质量的评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以下简称“社科奖”)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发声运动控制的性能对声学通讯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对发声控制性能的进化和生态驱动因素尚不清楚。仅在蝙蝠中发现的多普勒频移补偿行为(Doppler shift compensation,DSC)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应用计算机来实现教学科研信息管理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需要。现在我们的许多中学教学科研信息仍停留在人工管理的制表单,这样的教学科研信息管理给管理
PPP项目模式自开始流行以来逐步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一些重大项目中所普遍采用的项目运作模式,国内外学者大多对于PPP项目的运营方案进行了不同维度的研究和探讨,少数一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扬声器种类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扬声器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060.5–2011《扬声器主要性能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