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部门,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基本完成了股份制改造,部分已经上市。在新环境下,如何在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履行好相应的社会责任,防止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如何加强风险管理,保持健康发展,已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新课题。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初期,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研究刚刚起步。2006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推出了国内银行业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7年,上海银监局制订了第一份指导性文件——《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司社会责任指导意见》,说明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问题已经引起金融界以及上层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力图从社会责任这一视角研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研究商业银行通过加强风险管理以防范对自身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全文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本文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介绍了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渊源和相关的定义。通过对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博弈分析,指出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优。文章辨析了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和加强风险管理的一致性、矛盾性和协调关系,以我国助学贷款现状和格莱珉银行经验的对比,论述了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与获取利润之间可以构建平衡。阐述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依据,帕累托最优理论、市场失灵与政府缺陷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及相关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理论。第二部分,介绍了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经验和承担的相关社会责任。介绍了德国银行制度的特征、组织结构、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理制度、风险文化、多重外部监管和社会责任;汇丰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及风险管理架构;格莱珉银行取得的社会成就和独特的风险管理模式及启示。第三部分,回顾了我国商业银行有关风险事件和对社会的影响,第一阶段是股份制改造前,以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中国投资银行的重组为例,介绍了商业银行因过度承担社会责任而造成的损失;第二阶段是股份制改造后,商业银行忽视社会责任,片面追求利润而造成的风险,及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现状和内外部因素。第四部分,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的设想。在指导思想方面,要遵循全面、预防为主、确保运行效率和科学决策等原则;在宏观外部环境方面,要完善外部监管体制,建立保障制度,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建立政府应对商业银行风险危机和退出的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公众教育和监督;在微观内部环境方面,要完善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并采用RAROC等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加强对风险的量化和管理。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以往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本文力图从社会责任这一新的视角研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研究二者的一致性、矛盾性及其协调,研究如何通过风险管理力求防范对自身和社会造成损失,从而提高了全文立意的高度。其次,本文探究了德国银行体系及其风险管理,介绍了德国国有银行和私人银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研究了汇丰银行在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方面和风险管理的经验;重点介绍了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通过独特的风险管理模式帮助农民脱贫所取得的辉煌的社会成就,论证了商业银行在承担社会责任和风险管理方面协调的可行性,因此对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具有新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