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说“家有余粮,心中不慌”,但过高的储蓄水平却会引发一国经济的内外失衡,这显然与“双循环”的新发展战略不一致。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国民总储蓄水平已有所回落,但扩宽至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储蓄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也是国内外文献长期以来的共识。而在深入剖析我国国民总储蓄偏高现象的成因时,多数文献的切入点都集中于居民部门储蓄及政府部门储蓄,对企业部门储蓄的关注度却远远不够。然而,作为推高我国国民总储蓄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较高的企业储蓄水平显然会抑制内需,这并不利于国内与国际双循环的畅通。可见,对企业储蓄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能够将宏、微观层面的研究有机结合,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从宏观层面而言,研究企业储蓄决策的潜在影响因素,能够有助于理解国民总储蓄的变化逻辑,为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从微观层面来看,研究企业储蓄决策的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和预测企业投融资行为的背后动机;从理论意义而言,研究企业储蓄问题能够为探究如何扩大我国内需提供理论支持;从实际意义来看,研究企业储蓄问题有助于解释,为何我国自加入WTO以来,经常项目顺差持续增加,并于2007年达到峰值。基于以上原因,本论文着眼于我国企业储蓄,深入挖掘我国企业储蓄决策的潜在影响因素。在既有文献中,关于企业储蓄决策影响因素的讨论,大多从企业收入和支出的角度出发,将企业储蓄看作被动结果。也有一些文献持不同观点,认为增加储蓄属于企业的主动行为。此外,还有一些文献指出,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而言(如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其储蓄水平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基于前人研究,本论文试图探寻,是否存在某一因素,影响着我国企业储蓄决策,成为我国企业储蓄进而国民总储蓄偏高的潜在原因?如何探寻这一因素?考虑到国内大循环若要畅通起来,就必然要求供给体系与之相匹配。自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增长转型,逐渐步入“新常态”。为此,我国政府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为经济体释放更多活力。而作为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僵尸企业问题在近年来尤其受到政策关注。僵尸企业的成因主要是政府和银行的干预,导致市场不能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理论界将僵尸企业定义为,已经丧失盈利能力,却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取较多信贷资源的“吸血型”企业。无论哪种定义方式,都抓住了僵尸企业生存经营的低效性,以及对社会经济资源均衡配置的扭曲性。现有研究结果显示,僵尸企业是资源有效配置的阻梗,妨碍了正常企业的生产与发展。那么,僵尸企业是否也是导致我国企业储蓄偏高的一个潜在因素呢?现有文献对此讨论较少。综合上述梳理及分析,本论文选择以此为视角,将僵尸企业这一经济现象与微观企业储蓄决策相联系,探究僵尸企业的存在是否会对正常企业的储蓄决策产生影响?如果是,那么影响机制又是怎样的?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僵尸企业会对正常企业储蓄决策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影响机制又是什么?既有研究表明,僵尸企业的存在严重挤出正常企业的投融资、抑制正常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就业增长、加重资源的错配问题等。由此可见,僵尸企业的负外部性影响较为严重。僵尸企业通过扭曲信贷配置,挤出了正常企业的外部融资,这可能诱使正常企业转向内源融资,影响正常企业储蓄水平,成为企业储蓄决策的潜在影响因素。因此,本论文从僵尸企业视角出发,探究其对正常企业储蓄决策的影响。2、对于具有不同融资约束的企业而言,僵尸企业对其储蓄决策的影响存在怎样的差异?既有文献中,关于企业储蓄不断上升的成因,主要有经济快速增长、有限竞争、金融市场不发达、投入成本低等几大因素,其中,较多研究显示融资约束显著增强了企业的储蓄倾向。因此,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储蓄决策的影响必然存在异质性,而这种异质性,一方面来自金融环境,另一方面则来源于企业自身。为此,需要结合企业本身的融资约束情况,探究僵尸企业对其储蓄决策影响的异同。研究该问题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有助于理解企业自身融资约束对企业储蓄决策的影响,丰富企业储蓄决策影响因素研究;另一方面,能够对僵尸企业影响正常企业储蓄决策的机制予以补充。3、结合宏观层面看,僵尸企业是否会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干扰,进而对正常企业储蓄决策产生影响?理论上,通过改变流动性供给和企业融资约束,货币政策会影响企业储蓄决策。具体而言,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企业外源融资难度增加,储蓄意愿增加;而当货币政策宽松时,外源融资难度减小,企业储蓄意愿降低。但当僵尸企业存在时,其阻碍信贷资源有效配置,此时货币政策为正常企业提供流动性的渠道是否依然畅通?本论文对此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指出当货币政策紧缩导致流动性收紧时,僵尸企业的存在进一步恶化正常企业的外部融资难度,使得正常企业更为依靠内源资金,影响企业储蓄决策。本论文旨在回答以上问题,经过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僵尸企业的存在通过抬升正常企业外部融资成本,进而推高了正常企业的储蓄水平。通过构造理论模型,探讨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储蓄决策的影响机制。模型显示,僵尸企业占比的增加会导致正常企业外部融资成本的提升,诱发正常企业更多依赖内源融资,提高最优储蓄水平;当企业所处的金融市场环境相对紧张时,正常企业的储蓄动机也会随之增强。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僵尸企业的存在影响了正常企业储蓄决策,显著推高了同行业正常企业的储蓄水平,且这一影响具有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当僵尸企业占比增加时,同行业的非国有企业、处于高外源融资依赖度行业中的企业、非出口企业(特别是非国有非出口企业)、以及处于低金融发展水平地区中的企业,更倾向于增加储蓄。2、上述效应会受到正常企业自身融资约束的影响。从僵尸企业视角出发,结合正常企业自身融资约束条件,研究僵尸企业对具有不同融资约束的正常企业储蓄水平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僵尸企业的存在会促使同行业正常企业增加储蓄,特别是当正常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越大时,这种效应尤其强烈。此外,当金融市场状况越差时,上述储蓄倾向越强。该研究结论将有助于理解融资约束对企业储蓄决策的影响,并为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提供佐证,也对僵尸企业影响正常企业储蓄决策的渠道和机制予以补充。3、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加剧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储蓄决策的影响。结合货币政策变动,研究发现,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内部储蓄水平具有推升作用,且这一现象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更为严重。究其原因在于,当货币政策紧缩导致流动性收紧时,僵尸企业的存在恶化了正常企业的融资难度,使得企业融资更多转向内源资金。也因此,僵尸企业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更加显著体现于融资约束高的企业、更易受信贷歧视的非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来自高外源融资依赖行业中的企业、以及高成长性的企业。本论文的政策建议简述如下:1、应持续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僵尸企业进行合理处置、帮助僵尸企业通过改组和重组等方式恢复生机、或以最低成本退出市场,以去除过剩产能、无效产能对信贷资源的吞噬。对于非国有企业等受信贷歧视的企业而言,这将有助于缓解其外部融资限制,及时疏通堵塞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不利因素,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效释放经济活力。2、各省份地区,特别是非东部地区,应积极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促进当地企业降低储蓄、扩大投资,从而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3、应更多实施精准滴灌的货币政策,重点缓解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的融资约束,并继续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减少干扰资金供求关系的非市场化因素,从而使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