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有关利率与货币政策的话题,无论是在理论学术界还是在金融市场中,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利率期限结构——利率系统中最备受关注的结构,在货币政策的传导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货币政策对其的作用效果,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常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之一就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会先作用于短期利率,然后通过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之间的关系,传导至长期利率,从而影响利率的整体水平。2015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不再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就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迈出了最为关键的“最后一跃”,我国真正进入了市场化利率的时代。而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十三五”期间货币政策将由数量型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转型,转型后着力调整结构失调。在此背景下,研究货币政策对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到实证、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对货币政策对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作了较为全面的实证研究。在本文的理论部分,先对利率期限结构和货币政策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回顾。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主要介绍了预期理论、市场分割理论、流动性溢价理论三个传统理论和静态、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除此之外,还介绍了利用主成分分析来刻画利率期限结构的相关研究成果,利用主成分分析来刻画利率期限结构是学术界常用的方法,也是本文采用的。过往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利率期限结构的前三个因子,能够解释总体方差的99%以上,因而用此方法来描绘利率期限结构是合理的。货币政策的理论主要是介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在回顾了相关理论体系后,本文介绍了货币政策对利率期限结构影响的相关研究,包括传导机制和部分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成果。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货币政策对利率期限结构是存在影响的,但由于研究方法、数据样本等不同,在影响方式、影响程度等方面是有出入的。国内关于货币政策对利率期限结构作用效果的研究集中在2000年——2012年,近几年相关研究较少,且研究多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较少。在理论部分之后,本文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与国债市场概况做了背景介绍。关于货币政策实践的介绍,主要包括人民银行现在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和近两年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关于国债市场的介绍,主要包括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和现存三个主要问题:国债发行期限不均衡、市场参与者结构不合理和各市场发展不协调;以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形成与现状,发现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往往是向上倾斜的,但在金融、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收益率曲线的斜率会发生明显变化。在本文的实证部分,选取的国债利率是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定性分析部分,本文选取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这两个备受关注而又至关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研究,参考了马骏等(2016)的研究思路并加以补充,通过观察人民银行宣布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基准利率当天与公告日后第一个交易日、第五个交易日以及1个月后各期限国债收益率变动,以此来研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基准利率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影响;如果公告日不是交易日,则选择的数据是公告日前一个交易日。本文既对最近一次可用于观察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基准利率调整事件进行了详细分析,也对最近五年的调整进行了分析,避免了一次性事件出现的巧合。在定性分析中发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调整均会对国债利率期限结构造成影响,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国债利率水平下降、收益率曲线斜率增大,紧缩性货币政策会使国债利率水平上升、斜率减小,但作用效果不对称,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调整的作用效果更为理想。此外,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于短期利率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长期利率的作用效果,这与Walsh(2000)、刘金全等(2007)等大多数研究结论一致;“加息”往往会存在滞后,而“降息”作用效果往往持续时间较短。在定量分析部分,本文主要采用了主成分分析和VAR模型两种计量方法。本文沿用Litterman和Scheinkman (1991)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国债利率的前三个因子——水平值、斜率和曲度——来刻画利率期限结构的方法,发现上述三个因子能够解释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变动总方差的99.49%。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主成分分析提取出来的水平值、斜率和曲度与国债利率的长期利率水平、短期利率的变化以及凹凸程度进行了对比,发现水平值与国债利率的长期利率水平、斜率与短期利率的变化、曲度与来凹凸程度走势都高度一致,以此来验证主成分分析在理论和实证中均是可行的。在VAR模型中,本文参照过往研究,价格型货币政策指标选择了7天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数量型货币政策指标选择了广义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选择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宏观经济指标选择了工业增加值为货币政策变量。在建模前,先对上述货币政策变量与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前三个因子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证明变量的选取无论在经济学上还是在统计学上都是合理的。接着对上述七个序列进行了ADF平稳性检验,发现除了广义货币供应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增加值三个变量,其他变量的序列均是平稳的,但上述三个变量的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因而利用其一阶差分序列来建立VAR模型。在因果关系合理、数据平稳的前提下,将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水平值、斜率和曲度分别与货币政策变量建立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在定量分析中发现,货币政策冲击会对我国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的期限结构产生显著影响,但对于其水平值、斜率和曲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对水平值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斜率,对曲度的影响较为微弱;价格水平和价格型货币政策指标均会对水平值产生显著作用,而仅有货币政策指标会对斜率和曲度产生显著作用,宏观变量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这与于鑫(2007)的发现相似;无论是对于水平值,还是斜率和曲度,在货币政策指标中,均是价格型货币政策指标的作用更为显著,这与周爱民等(2012)的发现一致。基于上述实证研究,本文在最后一章立足于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从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和货币政策的发展三个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针对现存的三个问题,国债市场应丰富不同期限的国债产品,尤其是1年以下的和10年以上的,使交易品种发展更为均衡,发行机制更为完善;同时也要丰富市场参与者,加深非银行参与者的参与程度,优化参与者结构;并逐步完善银行间市场CCP机制,加强场内、外两个市场的联系。我国已进入市场化利率的时代,在现在所处的过渡期,应尽快寻找新的基准利率,目前来看回购利率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在未来,打造利率走廊才是最重要的,而要打造利率走廊,关键是完善利率走廊的下限;与此同时,应该疏通利率传导路径,本文提到了三条路径。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各异、国内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复杂背景下,货币政策应尽快实现从以数量型货币政策为主到以价格型货币政策为主的转型,完善货币政策框架,确立更加明确、合理、可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使之与“‘新常态’下调整经济结构”相适应;并增强人民银行使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国际货币政策相协调。本文从选题到政策建议,均立足于当下利率市场化、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了最新的数据,样本较大,因而时效性强。国内关于货币政策对利率期限结构影响的研究多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较少,而本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更具说服力。在实证部分,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因子序列来描述利率结构是基于Litteraian和Scheinkman的研究模型,但不同于过往研究直接利用Litterman和Scheinkman的模型,本文将提取的因子序列与现实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