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政策是货币政策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但在中国,历次的利率政策并不都像传统利率理论所预期的那样有效。对利率政策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利率政策有效性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利率决定、利率结构、利率弹性到利率政策的传导机制都对利率政策有效性的发挥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经济周期的角度,基于相关的理论分析,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利率政策的主要变动取得的政策效果的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在经济上行周期和下行周期中中国利率政策存在显著的有效性差异;当经济处于上行周期中,需要通过提高利率以抑制国内消费和投资过热时,利率政策能够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然而,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通过下调利率以刺激国内消费、拉动投资增长时,利率政策难以发挥显著作用。
针对制约利率政策发有效性的相关因素,本文提出应该加快构建和完善消费信贷体系,并通过建立完善企业融资担保机制降低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成本;同时,进一步深化利率体制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促进资金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配置,提高资金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