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中西结合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CAP)痰湿阻肺证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筛选SCAP痰湿阻肺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初步探索中医药治疗SCAP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方式纳入SCAP痰湿阻肺证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予中药颗粒剂和中药颗粒模拟剂。观察时间为28天,以治疗失败率、临床稳定时间、入住ICU时间、病死率、SOFA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为临床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和安全性分析。选取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健康人10例,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谱联用技术(UHPLC-MS)进行非靶向血清代谢组学检测,筛选差异代谢物质和通路,初步筛选SCAP痰湿阻肺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探索中医药的疗效机制。结果:1疗效评价及安全性分析共纳入60例SCAP痰湿阻肺证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60例全部纳入分析。两组在入组前性别、年龄、生命体征、ICU入住率、合并症、职业、婚姻状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1治疗失败率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失败率分别为8(26.7%)和11(3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1.2临床稳定时间试验组和对照组到达临床稳定状态所需时间分别为(8.77±5.81)天和(11.67±6.37)天,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1.3 ICU住院时间试验组和对照组入住ICU的时间分别为(11.60±5.87)天和(9.29±5.57)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1.4病死率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7(23.3%)和9(3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9)。1.5 SOFA评分量表SOFA评分在疗前和治疗期第7、14、21天这4个时间节点时,两组的组别效应、时间效应、时间和组别交互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前和治疗期第7、14天这3个时间节点时,两组间的组别效应、时间效应、时间和组别的交互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中医证候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在疗前和治疗期第7、14、21天这4个时间节点时,两组的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别效应、时间和组别的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前和治疗期第7、14天这3个时间节点时,两组的组别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时间和组别的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1.7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和8(6.5,14)和4(3,11)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1.8安全性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SCAP痰湿阻肺证安全性好,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2代谢组学部分2.1 SCAP痰湿阻肺证试验组疗前与健康人相比,共有215种差异代谢物,包括喹多辛、赖氨酸等。对照组疗前与健康人相比,共有173种差异代谢物,包括二氢尿嘧啶、4-氨基马尿酸等。将两组差异代谢物进行整合后,发现L-谷氨酸、D-苹果酸、海藻糖、氨基丙酮等7种物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5,涉及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等通路。2.2 SCAP痰湿阻肺证试验组疗后与疗前相比,共有50种差异代谢物,包括犬尿酸、花生四烯酸等。试验组疗后与健康人相比,共有218种差异代谢物,包括正缬氨酸、L-异亮氨酸等。SCAP痰湿阻肺证试验组疗前与健康人相比,共有215种差异代谢物。将3组差异代谢物进行整合比对后,发现甲亚氨基谷氨酸、L-谷氨酸、1-棕榈酰甘油磷酸胆碱、芸苔素内酯、D-鸟氨酸、Lyso PC(18:1(9Z))、Lyso PC(24:0)等11种代谢物质经过中药干预后有明显回调趋势,涉及戊糖磷酸通路等通路。结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SCAP痰湿阻肺证有一定疗效,体现在能够有效缩短到达临床稳定所需时间、降低中医证候评分。在降低病死率和治疗失败率方面有一定优势,且安全性好。2初步推测L-谷氨酸、D-苹果酸、海藻糖、氨基丙酮、4-氧代-2-壬烯醛、N2,N2-二甲基鸟苷、帕潘立酮7种差异代谢物可能是诊断SCAP痰湿阻肺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参与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通路。3中西医结合治疗SCAP痰湿阻肺证的疗效机制可能与干预甲亚氨基谷氨酸、L-谷氨酸、1-棕榈酰甘油磷酸胆碱、芸苔素内酯、D-鸟氨酸、Lyso PC(18:1(9Z))、Lyso PC(24:0)、PC(20:4(8Z,11Z,14Z,17Z)/20:4(8Z,11Z,14Z,17Z))、PE(20:5(5Z,8Z,11Z,14Z,17Z)/P-18:0)、磷酸肌酸、SM(d17:1/24:1(15Z))这11种差异代谢物质有关,参与戊糖磷酸通路、组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