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石墨炔材料储氢性能的多尺度模拟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u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进展的加快,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也急剧增加,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发展绿色新能源已经成为共识。氢气是一种可再生且燃烧热值高的清洁能源,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寻找合适的载体材料进行氢气存储,是该领域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近年来,利用多孔纳米材料储氢的方法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石墨炔是一种新型二维碳基材料,具有传统非金属二维材料的优良特性,比如比表面积大,质地轻等特点。同时,与石墨烯相比,石墨炔在储氢方面的性能更加突出。本文通过结合第一性原理及蒙特卡洛模拟对三种石墨炔材料:H4,4,4-graphyne,T4,4,4-graphyne和Triphenylene-graphdiyne的储氢过程及其原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论文中主要工作如下所述:(1)研究发现Na原子在H4,4,4-graphyne表面的最佳吸附位位于炔环中心上方,最终通过4个Na原子修饰H4,4,4-graphyne结构以应用于储氢,Na原子的平均结合能大于其本身内聚能,说明能够稳定吸附于材料表面而不发生团聚现象。通过差分电荷分析可知,金属Na与H4,4,4-graphyne之间发生了电荷转移,从而形成了局部静电场,使得金属Na能够离散的分布在材料表面。然后,基于第一性原理,逐个添加氢气分子,直到饱和为止,计算获得氢气分子结合能为0.17 e V/H2,质量比为9.59 wt%。同时,基于巨正则蒙特卡洛模拟(GCMC)进行了不同温度及压强下的储氢模拟,获得的储氢质量比为16.97 wt%(77K,100bar)。两种方法研究的储氢趋势保持一致,氢气分子在材料表面发生了明显的分层现象。(2)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Li和Na共修饰的T4,4,4-graphyne的储氢性能。详细分析了金属原子和H2分子的吸附位置和顺序。在氢的吸附结构中,Li原子和Na原子位于T4,4,4-graphyne所包含的六元环和炔环的两侧。可以看出,由电荷转移引起的电场通过电荷密度差增强了氢的存储。此外,已通过分子动力学仿真证明该储氢结构在室温下是热力学稳定的。同时,我们也通过GCMC再次验证了材料的储氢能力。我们的结果表明,Li和Na共修饰的T4,4,4-graphyne具有很大的氢气储存应用价值。(3)B原子修饰可以显著改善结构对于金属原子吸附情况,从而增强结构的储氢能力。因此,基于triphenylene-graphdiyne(Tp G)材料,我们分别通过Li和Ca原子对原始Tp G和B原子掺杂的Tp G结构进行表面修饰,除了Ca修饰的原始Tp G结构外,其他三种结构均具有良好的储氢潜力。B原子修饰可以显著改善结构对于金属原子吸附情况,从而增强结构的储氢能力。
其他文献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保证公共部门正常运行并实现其目标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在理念、制度和模式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作为面向全球市场的在线交易平台,正以快速的步调进行着完善和发展。而平台技术和服务功能的创新为交易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对其所服务的国家或区域
随着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电力事业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此同时,电力工程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同时电力工程数量大幅度提升,电力资源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大贡献,其中,
提出了颗粒堆积仿真过程的并行计算和并行可视化的实现方法,大大减少了颗粒堆积计算的时间.并通过商业流程执行语言(BPEL)定义的工作流,实现对计算服务的流程控制、事务管理
在电力工程建设中,输电线路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但是在输电线路施工中,存在着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施工周期短以及安
<正>目的当前对于神经系统肿瘤、难治性疼痛等病症,鞘内给药成为首选甚至是必选的给药途径:而鞘内给药不是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动物常规给药的途径。本文将我们实验室比较成熟的
会议
阅读提示$$自古以来,女性长期处于被观赏、被消费的地位。但近年来,男性作为一种“美色”被消费的现象普遍为大众所接受。“男色广告”的出现与流行,是社会潮流与广告相互渗透、
报纸
仿拟式手机短信常仿用广告、天气预报、法律文本、菜谱、使用说明书、通知公告、数学公式等文体形式。这类短信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语言表现风格多样、语体交叉现象明显,但
评级公司的财务成本管理工作是一种通过对评级公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营成本进行核算财务管理方法,除了对必要的经营成本进行核算,还要对一定时期的管理成本进行评估,通过对
从钢铁工业的环境负荷,节能降耗,重点推广成熟的技术和全行业推行清洁生产等方面概述了钢铁工业环保与节能工作的现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