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衔接指的是形式联系,是“表层篇章”成分之间有顺序的相互联系的方法。它是构成篇章的七要素之一,作为篇章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日语言学界,两国学者都运用篇章语言学的理论对各自语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相应成果。本文借鉴这些前人研究成果,以衔接性为问题点进行日汉翻译问题的探讨。日汉两种语言在具有衔接性这一点上具有共同性,但是在衔接手段则存在着异同两个方面,特别是其不同点在日汉翻译实践中所导致的诸多问题是需要重视起来的。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原语中的衔接性表现,然后根据目的语的语言特征适当转换衔接手段,忠实再现原语的篇章性信息。本文从先行研究入手,指出衔接性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进而,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篇章语言学这一语言学概念,并简要介绍构成篇章的七个要素。衔接手段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及功能方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语篇特征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篇章理解和分析中举足轻重,更是实现语篇语言简洁、逻辑连贯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日本学者庵功雄对日语篇章衔接机制的分类——指示表现和磁场表现,将分析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考察日语具有衔接性的篇章翻译成汉语后是如何保持其衔接性的。对于指示表现中只使用「この」或只使用「その」或「この」「その」可同时使用的三种情况,翻译成汉语后,对应的衔接机制为“指示代名词”和“人称代词”。对于先行词是专有名词的情况,翻译时「この」「その」不进行翻译。对于指示表现中的“零指示”,翻译成汉语之后,需要添加“指示代名词”来保持其衔接性。对于磁场表现中的动词和形容词,我们必须要找到其对应的“格”成分,进行翻译时切忌不可单独只看动词或形容词所在的句子,要看上下文进行分析。对于「名詞+だ」的翻译,日语和汉语的衔接机制都属于重复关系和同现关系。对于「有项名词」,翻译时需要对此名词进行限定,需要添加代词,此代词作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