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以来,语言学家们从未停止过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不同阶段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有学者认为二语习得的过程是一个有序的,成系统的习得过程。为了证实这一假设,寻找证据,研究者们需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二语言学习者对其目标语的某些特征的习得是否会早于其它语言特征;学习者又是如何掌握目标语中某一特定的语言特征的。前者探讨了第二语言中语言特征的习得次序;后者则讨论了某一具体特征的习得顺序。随着世界各地汉语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对学习者语言的考察面临着迫切的需求,从而学习者和汉语教师能够进行有效的汉语学习和汉语教学。2006年,本人接受了国家汉办的派遣,前往匈牙利布达佩斯,对匈中双语学校的中小学生和罗兰大学孔子学院的大学生进行汉语教学,该任务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顺序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研究对一名八岁的匈牙利小学生进行了为期将近两个学年的跟踪记录,在日常教学中记录下了该学生语言能力提高的整个过程。记录下的学生的日常会话作为本研究的素材来源,用以体现学生习得汉语的整个过程。研究中得出的结果与前人所做的汉语作为母语的习得顺序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为:1.匈牙利学生习得汉语为第二语言遵循以下模式:(1)匈牙利学生在学习汉语为第二语言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沉默期;模仿和电报句时期;相似性联系和句子生成时期。(2)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词汇,特别是名词,是学习者最先习得的。(3)这——我——你——他是代词的习得顺序。(4)学习者对一般疑问句的习得经历了从升调表示疑问到使用疑问词‘吗’,最后到完整句的生成这一过程。(5)对于特殊疑问词,学习者先习得‘什么’,其次是‘哪儿’,最后是‘谁’。2.匈牙利学生习得汉语的二语习得顺序与汉语为母语的使用者的习得顺序是基本一致的。3.汉语为母语和二语的习得顺序的具体的相似性为:匈牙利学生所经历的三个阶段正好和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语言前阶段,单词句阶段以及电报句阶段的习得过程相吻合。初始词汇和代词的习得次序同样也是相类似的。但本研究中出现了二语学习者习得问句等具体的句法特征的过程与汉语作为母语的习得过程不一致的现象。最后,在此结论的基础上,作者就汉语学习与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认为应该重视学习者,特别是儿童学习者,在自然氛围中的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