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罚的张力与限度——小学日常生活中教育惩罚现象的质性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wl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狭义的教育惩罚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给予的否定或批评处分,它是通过有意义的痛苦体验,使学生认识到过错,从而终止其错误行为,它是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关于教育惩罚的意义,可以从中外教育史上找到很多证明。但是,它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技术,如果使用不当,易于异化为一种破坏性的力量,成为奴化学生肉体和心灵的工具。  小学场域中并非所有的惩罚都发挥了教育功能,有些教师仅仅把惩罚视为实现课堂控制和维护教学秩序的手段,有时还成为一些教师泄愤的工具,教育惩罚的意义被严重窄化。小学中不当惩罚之所以频频发生,表面上似乎与教师“缺乏爱心”、“素质太差”、“工作繁忙”有很大关系,但事实上,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教师深陷于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自拔,教师的身体是受“规训”的身体,这种身体听从于学校程式化的管理,而对教育教学工作却愈加的缺乏思考,原本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教育活动被渐渐地降低至一种日复一日的、机械的重复行为,教师似乎迷失了自我,也不具有了思考能力。本来惩罚学生可以有很多种合理的方式,教育好学生有无限的可能,但是,学校的“规训”具有很大的宰制功能,遮蔽了教师的教育智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果禁止教师惩罚学生,完全用“赏识”式的教育,不太现实,惩罚在小学教育中不可避免,它除了能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对小学生人格的培养也有着重要意义。教育惩罚只有在遵循“尊重原则”、“教育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中才能获得张力,超出这三个原则,也就超出了限度。换句话说,教师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并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愿望,对学生所执行的惩罚才可能达成教育性目的。惩罚方式的变革,虽然面临着重重阻力,但教师依然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学校内部进行“静悄悄的革命”,因为改变教育惩罚方式的条件存在于所有的教室,所有的学校中,如果学校领导、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那么“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惩罚是完全有可能的。要使惩罚方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一种比较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让教师成为教育惩罚方式的研究者。如果每个教师都成为教育惩罚的研究者,惩罚方式的评价者,合理惩罚的实施者,那么,学校中的惩罚方式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从本土心理学的角度,结合理论研究、相关和回归研究的方法,测查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应对方式的特点并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
今天的体育教育应从技术、身体的层面,向人的精神层面拓展,注重对学生的人格精神的塑造,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自我价值感是人格的核心部分,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培育是学生健
网络教育是建设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体制的重要渠道.但是现在的网络教育体系却仅仅是传统教育的网络化、电子化和多媒化,是传统教育在网络上的延伸.因此,在教育体系中,网络
 本文对拉萨市中学汉族教师职业责任心倾向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多数汉族在钻研业务、对教学进行反思、探讨教学问题、备课、批阅作业、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笔者通过对北坪村实验学校255名在校学生和73名老师的调查获得一手资料,以便分析移民子女学校教育的现状,分析从学校教育内部和家庭因素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两方面展开。在对
中度智力落后学生的教育刚刚起步,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还很缺乏,不少值得注意及重视的问题急需探讨。其中,汉字教学是中度智力落后学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并且极为困难的任务,而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氛围内和环境里,在体育教学、科研、管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形态和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包括校园体育物质文化、
本文围绕检测时与智力关系展开研究,首先验证了检测时与智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假设信息加工速度为中介变量,并对其与智力和检测时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并验证假设;最后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