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二元经济理论的制度背景是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与发展中国家较低的市场化发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化经济转型过程中更多地是注重适应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制度的变迁,而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为分析思路的传统二元经济理论恰恰忽视了制度因素在转换二元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在指导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时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实践绩效。基于上述认识,本文试图响应新兴古典经济学回归分工的古典传统,从分工演进的视角构建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理论框架,为中国转换二元经济结构和实现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可能的理论思路。 建国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迟缓的实证分析表明,对于正处在市场化制度变迁和工业化结构调整中的中国而言,以资源配置为导向的传统二元经济理论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影响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相对于资源配置,分工演进是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新视角。本文提出了以分工演进和交易费用为分析视角,以“分工演进—制度变迁—结构转换”为分析脉络,包含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和转换途径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框架:劳动分工存在社会分工与组织内分工两种形式,市场和组织分别是协调两种分工形式的制度基础;由于分工组织能够通过两种分工形式的对接而实现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统一,从而能够促进分工深化,因此分工组织成为实现分工深化的制度基础。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是不同部门分工演进存在差异的结果,分工演进差异的根源在于分工组织和交易费用的影响,而分工组织的演进与交易费用的高低均取决于制度,即不同的制度通过分工组织和交易费用的传导作用,最终导致在现代部门形成分工深化,在传统部门形成分工抑制。因此,分工组织、交易费用、制度就成为影响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关键因素。如果制度能够推动分工组织形成和演进并且有效降低交易费用,那么具有自我累积繁殖机制的劳动分工就会在分工深化的基础上促进二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