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根茎型禾草,营养繁殖力强,具有极强的抗逆性,是欧亚大陆草原广布种。羊草在中国不同草地类型如在显域性的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以及隐域性的草甸经常形成优势种或单一优势种群落。羊草草地是优良的放牧场和割草场,在北方草原区的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长期不合理的过度利用,不同地区的羊草草地普遍发生不同程度退化,使不同类型羊草草地也普遍存在恢复演替系列群落。因此,开展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退化羊草草地恢复演替系列的植物组成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以及优势种羊草种群特征的空间动态比较,结合群落生产力和多样性关系的分析,揭示退化羊草草地恢复演替的生态机制,可为羊草草地的保护,开发利用乃至草地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研究以中国北方草地羊草主要分布区内不同类型的退化羊草草地为研究对象,于群落生产量积累的高峰期,对松嫩平原南部草原(吉林省长岭种马场)、松嫩平原北部大兴安岭山地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草原(扎赉特旗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呼伦贝尔草原(谢尔塔拉牧场)和锡林郭勒草原(白音锡勒牧场)进行了两年的植被调查和羊草种群取样。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四个地区在两年中样地调查共记录植物182种,隶属于37科114属。菊科、禾本科、豆科为我国北方草原羊草草地的优势科,两个年份分别占总属数的49.47%和51.58%、总种数的46.62%和48.57%。两年中长岭共记录植物22科49属66种,图牧吉28科74属111种,呼伦贝尔29科67属95种,锡林郭勒25科62属93种。物种丰富度以图牧吉最高,长岭最低。2.植物种的频度分布等级中,四个地区均以E级比例较低,并在刈割利用方式下草场退化相对严重,恢复演替前期多为D大于E。四个地区恢复演替后期的群落均以羊草重要值最高,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放牧条件下恢复演替中期和恢复演替前期的群落分别以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和大针茅(S.grandis)重要值较高。3.不同利用方式演替群落植物生活型谱中长岭为一年生植物占比率均较高,其它则以地面芽植物比率较高。在株生长型上,长岭和图牧吉以分枝型植物占优势地位,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以丛生型植物占优势地位;四个地区草原整体以直根型植物为主,水分生态类型以中生植物占优势,并且均以蒙古-东北-兴安-华北分布区型(MNDC)比例最高。4.四个地区两年中在利用方式上与围封相比,刈割和放牧干扰下羊草群落生产力显著降低。优势种生产力除2014年长岭放牧干扰下恢复演替群落间差异不显著外,2013年长岭的割草与封围,以及其它地区两个年份不同利用方式下均随恢复演替进程显著增高。在2014年,四个地区刈割和放牧干扰下羊草群落植物种α多样性普遍增高。两个年份四个地区放牧干扰下β多样性普遍降低。图牧吉和呼伦贝尔地区物种γ多样性高于长岭和锡林郭勒。四个地区羊草群落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封围多为显著相关,刈割和放牧干扰下多为不相关。5.四个地区放牧干扰相对封围羊草种群营养株高度均显著降低,图牧吉和呼伦贝尔刈割干扰也均显著降低。四个地区羊草种群根茎长度在演替群落之间均差异显著,在利用方式之间普遍以封围相对较高,部分达到显著水平。四个地区羊草种群分蘖株数量随着恢复演替进程显著增加,羊草种群分蘖株密度长岭在放牧干扰下显著增高,呼伦贝尔2013年放牧和刈割干扰下显著降低。除个别外,四个地区和不同利用方式下羊草种群分蘖株生物量均随恢复演替进程而增加,并且恢复演替群落之间其差异显著。6.四个地区羊草种群各龄级营养分蘖株数量以1a占绝对优势,2a次之,仅部分地区或年份有3a,且数量和比例均较低,为增长型年龄结构。羊草种群生殖分蘖株数量亦为1a占绝对优势,部分年份或利用方式下有2a和3a,整体表现为增长型年龄结构。长岭、图牧吉和呼伦贝尔的羊草种群根茎长度均以2a占绝对优势,1a或3a次之,为稳定型年龄结构。四个地区羊草种群分蘖株生物量也均为增长型年龄结构,根茎生物量也均为稳定型年龄结构。四个地区不同龄级间羊草种群分蘖株生产力均以1a最高,各龄级间差异显著,不同龄级间根茎储藏力大体相同,仅部分差异显著。四个地区不同恢复演替群落的羊草种群均以1a和2a分蘖株营养繁殖力高于3a,根茎营养繁殖力以1a最高,依次为2a和3a。综上,中国北方退化羊草草地在恢复演替进程中出现两个共性结果:一是羊草群落植物种α多样性普遍降低,二是羊草种群分蘖株均为增长型年龄结构。其主要生态机制在于羊草具有极强的营养繁殖能力,羊草通过不断营养繁殖增加密度和生产力提高其种群在群落中的重要值,致使一年生植物不断丧失生长空间而从群落中消失;羊草种群分蘖株在各种干扰强度条件下总是保持其种群分蘖株的增长型年龄结构,是退化羊草草地自组织恢复演替的根源和最基本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