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声像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计算机体层成像病变程度及斑块性质的影像学相关性,探讨颈动脉声像图表现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1)第一部分:选择本院行冠状动脉双源计算机体层成像(DSCT)检查的病例131例,根据冠脉CT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对两组病例在三周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所有患者颈动脉超声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参数为斑块个数、厚度积分、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颈动脉检查范围是双侧颈总动脉起始至颈内、颈外动脉起始上1cm内。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的巧分段法分析冠状动脉,评价每一个血管节段管腔狭窄率,根据狭窄率分为4级,0级:正常冠状动脉,1级≤50%,50%<2级≤75%,3级>75%。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率进行分组,测量患者冠状动脉每一节段的狭窄率,以狭窄率最高值进行分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对不同组别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颈动脉IMT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和冠状动脉DSCT斑块积分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率的比较用X2检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与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2)第二部分:根据冠状动脉斑块CT值不同将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四支动脉中斑块分为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CT值≥130HU,混合斑块同时有钙化和非钙化成分。将冠心病组95例患者分为非钙化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将仅为非钙化斑块的病例列为非钙化斑块组,将斑块类型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者列为混合斑块组。颈动脉斑块的回声类型:(1)低回声斑块:回声略低于周围的胸锁乳突肌,斑块最大长轴切面上低回声面积/斑块总面积≥80%:(2)非低回声斑块:包括中高回声、强回声、混合回声斑块。斑块最大长轴切面上低回声面积/斑块总面积<80%者定义为混合回声斑块。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冠状动脉与颈动脉斑块类型的相关性,率的比较用X2检验。结果(1)第一部分: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5.6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冠状动脉斑块积分与颈动脉斑块积分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7、0.807、0.902(P<0.05)。(2)第二部分:比较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的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颈动脉斑块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颈动脉低回声斑块、非低回声斑块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与颈动脉斑块类型明显相关(P<0.05)。结论(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T成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声像图分析显示两者在病变程度上相关,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2)颈动脉低回声斑块与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影像学具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斑块回声类型对冠状动脉斑块类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3)超声可以作为冠心病大量高危人群的一种有效筛查手段,提高冠状动脉CTA阳性率,减少不必要的辐射,降低检查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