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寻找不同运动方式干预下CUMS抑郁模型大鼠血浆的差异代谢物及其涉及的代谢通路,结合血浆抗氧化指标变化综合分析不同运动方式改善抑郁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对照组(C)、抑郁组(D)、预运动组(P)、有氧运动组(A)、抗阻运动组(R)和有氧+抗阻运动组(AR)。所有实验组大鼠前期4周进行CUMS应激造模,4周时根据行为学指标将具有抑郁症状的大鼠随机分为D组、P组、A组、R组和AR组,P组在此期间同时进行4周有氧运动干预,其余各组静养。后期4周D组继续CUMS应激,P组和A组进行有氧干预,R组进行抗阻干预,AR组进行有氧+抗阻干预。为了预防大鼠自愈,运动各组在运动干预的同时进行轻度压力应激,C组正常饲养8周。实验期间每周均对大鼠体重和行为学指标进行跟踪测定,8周后取血浆进行抗氧化指标(SOD和MDA)和~1H-NMR代谢组学检测。结果:1)造模4周后,与C组相比,D组的行为学指标(糖水偏好、直立次数)产生显著差异(p<0.05,p<0.01),P组大鼠的行为指标与D组产生显著差异(p<0.05),与C组无显著差异。D组、P组、A组、R组、AR组大鼠的体重均与C组产生显著差异(p<0.01)。2)4周运动结束后,与C组相比,D组的行为学指标产生显著差异(p<0.05),P组、A组、R组、AR组大鼠的行为学指标与C组无显著差异,体重指标除外(p<0.01)。3)8周结束后,与C组相比,D组血浆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运动4周后,与D组相比,P组、A组、R组、AR组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4)8周后,与C组相比,D组大鼠血浆鉴定出15中生物标志物(p<0.05,p<0.01,p<0.001),运动干预后,P组可以调节缬氨酸、乳酸、肌醇、葡萄糖、磷酸肌酸、乙酰乙酸6种生物标志物(p<0.05,p<0.01,p<0.001),涉及酮体的合成和降解,丁酸代谢,肌醇磷酸代谢3条代谢通路;A组可以调节N-乙酰糖蛋白、亮氨酸、乳酸、低密度脂蛋白、葡萄糖、乙酰乙酸6种代谢物(p<0.05,p<0.001),涉及酮体的合成和降解、丁酸代谢、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3条代谢通路;R组可以调节胆碱、乳酸、肌醇、葡萄糖、磷酸肌酸、乙酰乙酸6种代谢物(p<0.01,p<0.001),涉及酮体的合成和降解、丁酸代谢、肌醇磷酸代谢3条代谢通路;AR组可以调节胆碱、柠檬酸、葡萄糖、丙酮、乙酰乙酸5种代谢物(p<0.05,p<0.01,p<0.001),涉及酮体的合成和降解、丁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3条代谢通路。结论:(1)4周的预运动可以有效延缓CUMS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2)不同运动方式对CUMS抑郁模型大鼠血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与其导致的血浆代谢物组变化有关。(3)不同运动方式均可改善CUMS抑郁大鼠的抑郁症状,与其涉及的不同代谢通路有关,预运动与抗阻运动在代谢物组方面存在共同代谢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