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板式橡胶支座的中、小跨径公路梁桥在我国十分常见,该类桥梁在地震作用下,支座与墩、梁之间可能发生相对滑移。支座滑移使得桥梁上、下部结构之间的传力路径中断,减小了上部结构传递到下部结构的水平地震力,对下部结构起到隔震的效果;然而,支座滑移增大了上、下部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移,有可能导致落梁和碰撞等不利影响。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国内典型中、小跨径公路混凝土梁桥作为研究对象,基于OpenSees软件,通过参数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在水平纵向和竖向地震共同作用下,板式橡胶支座滑移对中小跨径的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相应的抗震设计措施。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选取桥梁跨径、桥面宽度和墩高3个参数,分别设计了具有代表性的25座混凝土简支梁桥样本和25座混凝土连续梁桥样本;基于Opensees软件,建立了相应的全桥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了 E1和E2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2)分析结果表明,在E1地震作用下,37%的简支梁桥和10%的连续梁桥发生了支座滑移现象;在E2地震作用下,100%的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都发生了支座滑移现象。(3)在E2地震作用下,支座滑移对中、小跨径公路梁桥的支座和下部结构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对简支梁桥,支座剪切变形平均减小57%,墩底地震剪力和地震弯矩分别平均减小47%和45%;对连续梁桥,支座剪切变形平均减小47%,墩底地震剪力和地震弯矩分别平均减小46%和42%。(4)在E2地震作用下,支座滑移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主梁与桥墩(台)之间的纵桥向相对水平位移及梁(台)之间的碰撞响应:对简支梁桥与连续梁桥,相对水平位移分别平均增大18%和21%,但是所有桥梁的相对水平位移均未超过现行规范规定的梁端最小支承长度;碰撞力则分别平均增大61%和79%。(5)场地条件对支座滑移发生概率以及结构地震响应大小都有一定的影响:在E1地震作用下,发生支座滑移的简支梁桥大多数位于Ⅲ类或Ⅳ类场地,而发生支座滑移的连续梁桥则全部位于Ⅲ类或Ⅲ类场地;此外,无论在E1或是E2地震作用下,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的地震响应呈现Ⅲ类场地>Ⅳ类场地>Ⅱ类场地>Ⅰ类场地的关系。(6)对中、小跨径公路梁桥,提出了利用支座滑移进行隔震并避免其不利效应的抗震设计概念及具体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