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全方位推进的伟大事业。然而,我国仍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这四个方面发展的位阶性,因此,在不同历史阶段我党对发展的侧面强调不尽相同。换言之,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并没有看到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同步化发展,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仅重视经济或社会的发展,相反,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消极影响、意识形态终结论不良冲击、政治多极化深度映射以及价值多元化的情况下,我国的文化安全和长远建设日益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意气风发的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困难所惑,更没有在挑战面前退缩,从党的十七大到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从建党90周年到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无一不在反复强调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深度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重要指针。如果说民族国家的核心实力从根本上表现为文化软实力,那么,民族凝聚力就是文化软实力的一般表征。而民族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又来因于一国居民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内含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国家加快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价值目标,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保证。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或者说,提升和建设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言之,文化软实力与社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着高度的互动和正比关系,于是,一方的建设成功必然意味着他方建设成就的取得,他方建设成就的取得也必然意味着己方建设成就的提高。既然文化软实力建设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成效,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指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宏伟目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键;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实践规范。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孪生关系决定了在文化软实力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任务。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引领和传播先进文化,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通过先进文化的传播,不仅能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而且能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吸收传统文化,夯实民族文化的基础力,通过吸收传统文化精华,不仅能有效传播传统文化,而且能巩固传统文化传播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借鉴西方文化,彰显民族文化的包容力,通过借鉴西方文化的优秀因子,不仅能提高对西方文化的辨识力,而且能说明“北京共识”的包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防控落后文化,争取民族文化的优秀力,通过落后文化批判与防控,不仅能界别优秀文化与落后文化的界限,而且能消除落后文化的影响,从而使民族文化的优秀力得到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现需要在文化软实力视野下处理好若干关系,并把握好几个关键。通过处理硬实力与软实力建设、研究与建设、国家理性与人民理性的关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平衡中获得水平的提升。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把握的关键的阐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前进。作为文化软实力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不同的路径。通过研究,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发展动力,设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动力模型;指出了教育培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强调了要继续以“学科”教育方式和“非学科”教育方式即人文与素质教育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导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文化交往新视角,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路径,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注重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路径,积极开展文化事业,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丰富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