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对行为主义的革命成功,对心理过程进行研究的认知心理学重回心理学的怀抱。由此,基于计算隐喻和功能主义观念的第一代认知科学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尽管传统的认知心理学作为认知科学的主流大行其道,但在同时,第二代认知科学也在悄悄地兴起。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基本立场就是抛弃计算隐喻,转而强调认知的体验性。因此,第二代认知科学也被称为体验认知。著名生态心理学家、知觉心理学家Gibson的知觉生态观是体验认知思想的先导,他认为视觉环境所提供的信息足以使个体在环境中行动并与之相互作用,因而无需内部过程和表征的参与。功能承受性是生态心理学和知觉心理学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但由于其概念含义丰富、意义深远,因此理论界对它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不过大多理论家认为功能承受性的实质就是可能性,即环境所提供的行为的可能性。日常用具(尤其是工具)的朝向是其功能承受性的一个重要来源,表现为朝向效应。1998年朝向效应的首次发现,立即并日益引起研究者们的普遍兴趣。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日常生活经验及工具的可抓握特征对朝向效应的影响,同时对注意在朝向效应中的作用和朝向效应的时间进程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首先通过材料评定,筛选出正式实验中所使用的刺激材料:熟悉、不熟悉的具有明显的抓握特征和无明显抓握特征的工具。实验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注意资源的条件下,有可抓握特征的工具的出现仍然会引起朝向效应,这说明朝向效应可以排除注意转移假设的解释,而完全可以用功能承受性假设来说明。(2)工具的熟悉性本身对朝向效应没有决定性影响。无论是熟悉工具,还是非熟悉工具,只要具有显著的可抓握特征,就会自动激活人们与之相应的动作反应。(3)在不同的SOA中,朝向效应总是出现而没有随着SOA的变化而产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