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液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判定血浆Angptl2浓度与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Angptl2表达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从而来探讨Angptl2能否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生物学标志物之一及Angptl2与粥样斑块内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于2013年五月至2015年三月期间,在环湖医院就诊及住院的存有颈动脉硬化的患者200名,根据颈动脉超声和/或主动脉弓上-颅内CTA检查结果,将病人分为早期颈动脉硬化组(50例)、轻中度CAS组(50例)、重度CAS组(50例)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50例);另选取同一时间来我院体检中心检查的五十人做为健康对照组;收集于我院介入科行颈动脉剥脱术的缺血性卒中患者43例,采集术前静脉血、术中动脉血,留取术后斑块。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成稳定斑块组(16例)及不稳定斑块组(27例)。同时收集所有纳入对象的临床资料及数据,对颈动脉剥脱术组的患者术前3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分参照NIHSS评分标准进行。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200例存有颈动脉硬化及50例健康对照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浆、43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组患者外周静脉及术中动脉血浆中Angptl2的浓度。2.对43例剥脱术组斑块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斑块中Angptl2的分布及表达,免疫组化显色强度用image pro plus软件进行分析,平均吸光度(A)值表示。3.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间血浆Angptl2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Fisher′s least significant test)法。各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c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颈动脉硬化各组中,轻中度CAS组、重度CAS组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血浆TG、LDL-C的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重度CAS组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中的血HC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存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组静脉血浆Angptl2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中度CAS组静脉血浆Angptl2浓度<重度CAS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且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期硬化组与轻中度CAS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43例剥脱斑块中,27例为不稳定斑块,16例为稳定斑块,两组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不稳定斑块组NIHSS评分、TG、HCY及hs-CRP与稳定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4.43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静脉血浆Angptl2的浓度与动脉血浆Angptl2浓度呈正相关(r=0.854,P<0.01);易损斑块患者动、静脉血清Angptl2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患者(P<0.05)。5.不稳定斑块组中Angptl2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0.35±0.18比0.16±0.05,P<0.05)。结论1.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始动因素,并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TG、LDL-C水平呈上升趋势。2.Angptl2作为新一类血管发生相关蛋白因子,其介导的血管生成及促炎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及进展。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血浆Angptl2的浓度即已明显升高,且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狭窄程度的加重,Angptl2的水平呈上升趋势,可以成为CAS早期生物学标志物之一。3.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静脉血浆TG、超敏C反应蛋白、HCY的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在存有CAS并发脑梗死患者中,粥样硬化斑块越不稳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4.随着静脉血浆Angptl2浓度的升高,动脉血浆中Angptl2浓度也呈上升趋势;静脉血浆Angptl2的水平可间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及斑块的稳定性,早期测定其在患者静脉血浆中的水平有助于指导临床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