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流水环境受到污染是当今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河流在人们的正常生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河流污染治理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造成河流污染主要有两大原因: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我国通过加强法律约束加大环境监测力度等手段,点源污染的到了有效的控制,面源污染问题逐渐凸显。面源污染由于其具有时空范围广、不确定性大、造成污染的成分过程复杂等特点,治理难度较大,其中,土壤污染物流失是我国面源污染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真正改善河流水环境污染状况,必须加强对面源污染的研究,才能选择有效的面源污染控制措施。本文以沂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水体、底质两方面研究了沂沭河水环境的污染现状,并通过研究周边土壤分析评定水体、底质的污染物来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些能改善河流水质的建议性措施。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沂沭河地表水氨氮(NH3-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含量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①NH3-N:沭河NH3-N浓度在0.28-0.45mg/L范围内,均值为0.36mg/L含量普遍较低,均未超过Ⅲ类水质标准;沂河NH3-N浓度在0.23-2.33mg/L范围内,均值为0.78mg/L,浓度变化较大,在沂河大桥和葛沟坝处浓度超过Ⅴ类地表水水质要求②TP:沭河TP浓度在0.08-0.48mg/L范围内,均值为0.26mg/L,在醋庄、夏庄镇处水质超V类标准;沂河TP浓度在0.028-1.02mg/L范围内,均值为0.16 mg/L,浓度变化较大,在沂河南大桥浓度超过V类地表水水质要求。③COD:沂河COD浓度在15.3~63.8mg/L范围内,均值为27.8mg/L,含量较低,九曲沂河大桥处超V类地表水水质标准:沐河COD浓度在15.7~73.6mg/L范围内,均值为31.4mg/L,浓度变化较大,在醋庄以下河段,及郯城境内,水质浓度超过V类地表水水质标准。④通过水质污染状况评价,COD和TP两个指标已经超标,对水体造成严重的影响,其中COD是首要的污染物,TP次之,并且沂河、沭河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沭河的受污染程度稍大于沂河。总体来说地表水污染物的含量与河流的地理位置有较强的相关性,河流经过市区、污染严重的地区、农田、林地时,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表现处明显的差异性,这就表明不同的土壤利用类型将直接影响河流的水质情况,也说明面源污染是水体污染重要因素之一(2)沂沭河表层沉积物的污染物分布状况研究表明:①沂沭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总氮、总磷的分布特性极为相似,空间差异较大,受河流冲刷等水动力学条件及河流周围环境影响,在上游位置、水体流速较大的位置含量远远低于农田、人们生产生活活动包围的地区、橡胶坝拦截或流速较慢的位置。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有所不同,沂河中有机质含量远低于沭河,空间差异较大,表明有机质的含量不仅与河流冲刷等水动力学条件及河流周围环境有关,还与底质的土壤特点有关,沂河为砂质土壤,因此有机质含量较小。②通过有效磷的测定,有效磷含量约占TP含量的17.7%,说明农田及人类活动对流域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并且已经富集到底泥中,一旦水环境的某些物理性质发生改变(PH、温度等),这部分磷很可能会变成污染源进入水体。③根据C/N、N/P比值及有机质与氮、磷含量的回归分析,表明碳、氮具有同源性,底质中有机质及氮主要源于生物沉降,而磷主要源于外部输入。④通过用有机指数评价法和有机氮评价法对沂沭河表层底质的分析表明,沂沭河底质沉积物环境质量整体较好,属于清洁,氮污染程度整体上属于较清洁。(3)沂沭河流域周边土壤的研究表明:①有机质、总氮、总磷的分布特性极为相似,空间差异较小,以上营养物质的含量受到土壤利用类型、农田施肥量、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农田中以上常规污染物质的含量均大于林地;同为农田,土壤肥沃的区域含量大于土壤贫瘠的区域,如YH-1-YH-3点位的总氮、总磷、有机质含量大于YH-4-YH-6点位;沂河市区段和郯城段内,含量也较高;果园中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于一般的林地。②通过有效磷的测定,农田中有效磷的含量已达到高水平,而林地中有效磷的水平属于低水平。说明农田中化肥的施用量严重超过了庄稼的需求,剩余部分对土壤环境造成了污染。③通过氮因子、磷因子及综合评价因子的评价方法,沂沭河周边土壤的土壤侵蚀风险属于中、高级,氮磷流失风险也处于中高级水平,结合第3章水质状况调查情况,发现河流水质污染状况与土壤的污染物流失风险的程度具有很高的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