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中国传统史学与文学的规限,男性一直以来既是历史话语的言说者同时也是历史话语的言说对象,直到20世纪以后女性才真正开始了在现实与文学之中的“解放”之路。就历史文学创作领域而言,以女性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作品在20世纪以后大量涌现,而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历史人物的“复写”,即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人物被不同的作家反复书写并因此而表现出不同的面貌。如20世纪以杨贵妃为主人公的作品有十几部,以赛金花为主角的作品也有十几部,而最为突出的则是对武则天的书写,百年来已经出现了四十余部以其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作品,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对历史的突入,极大地改变了历史书写的样态,历史及历史文学从过去“单翼”的男性表现逐渐恢复了它两性共同创造的本来面目。这一点构成了20世纪历史文学在意义和价值上之所以超越传统历史文学的原因之一。而这种历史女性“复写”现象所折射出的问题则涵盖了历史文学的创作观念、审美风格、精神价值等各个层面,对其的透视既是以全新的视角拓宽历史文学研究的视阈,同时也是向历史文学整体研究纵深处的推进。
本文意从历史叙事与女性叙事的融合与冲突入手,细致考察20世纪武则天题材历史书写的流变,并由此管窥历史文学整体的历史观、性别观、审美观等问题,力图站在时代与历史的高度,审查历史文学的价值与局限,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期对今后的创作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全文分为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语三大部分:
绪论从宏观的角度对20世纪历史文学做了整体耙梳。一方面从历史文学整体性的角度对20世纪历史观念的变迁及性别视阈的彰显做了梳理;另一方面,结合本文的研究对象,对历史文学中的帝王叙事进行阐释,探讨了如何进行历史文学价值范式的构建。
第一章采用横纵结合的方式,梳理武则天题材随着社会时代语境的变迁而出现的历史叙事的转向,以传统历史、“五四”到“文革”和新时期以后为界,结合时代背景、文学思潮的变化谈武则天题材创作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时代特征。
第二章从历史观念和历史意识的角度,探讨历史文学创作中的三个重要质素:真实性问题、推动历史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性别理论视野下的历史。对历史向度和价值标识的认知,揭示了真实性问题的核心所在;而历史观的迁延也使得历史小说出现了从主张英雄人物主宰历史到强调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转变;历史意识与女性意识的共谋与分歧则呈现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特有的复杂面貌。
第三章承接前文对性别意识与历史社会迁延之间合谋与分歧关系的宏观耙梳,从作家主体的角度研究武则天题材创作所反映出来的作家的性别意识和文化身份问题。以对女性意识的游移、跨文化的武则天叙事和女皇悲剧命运的考察,揭示民族文化构建中的成败得失。
第四章集中探讨历史文学创作中的艺术审美问题。历史文学的素材和原型决定了历史文学创作有其相对的审美固定性,但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其审美境界又会与其它体裁一样随着社会背景、时代风尚的转移而发生变化,透过百年来纷繁复杂的武则天题材创作,我们可以管窥到时代嬗变下历史文学的审美构建。
结语则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跳出了武则天题材的囿限,将论述范畴进一步拓展,由此及彼地探讨了整个历史文学创作的精神质量问题以及历史文学艺术重建的使命与规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