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岛枝芽胞杆菌MCCC 1A00493活性物质分离鉴定及抗菌杀线虫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6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是一种植物病原细菌,它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是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植物寄生线虫;长期以来,两种植物病原的防治主要依靠有毒有害的化学农药,近年来,环境友好型生物防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活菌剂在施用过程中的不稳定性,菌株天然产物的研发成为热点。本研究从深海独岛枝芽胞杆菌(Virgibacillus dokdonensis)MCCC 1A00493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了抗菌和杀线虫天然化合物,并对其抗菌和杀线虫机制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分离鉴定发现了两个抗菌杀线虫新功能活性物质以生物活性测定为示踪,我们通过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eda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氨基色谱柱层析,从枝芽胞杆菌1A00493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了具有抗水稻黄单胞菌活性的天然产物,通过液相质谱联用、核磁共振、化学合成、圆二色谱鉴定,确定该抗菌化合物为1-脱氧-N-乙酰氨基葡萄糖(1-deoxy-N-acetylglucosamine);通过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和两次半制备氨基色谱柱层析,从枝芽胞杆菌1A00493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了具有杀根结线虫活性的天然产物,通过液相质谱联用、标品高效液相色谱并分析1A00493基因组,确定该杀线虫化合物为4-乙烯基苯酚(4-vinylphenol)。枝芽胞杆菌1A00493抗菌和杀线虫天然产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为后续研究抗菌机制和杀线虫机制奠定了基础。(2)研究了1-脱氧-N-乙酰氨基葡萄糖抗菌新特性和作用机制测定了1-脱氧-N-乙酰氨基葡萄糖对常见病原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发现该物质特异性拮抗水稻黄单胞菌,其最小抑菌浓度为23.90μg/mL。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显示1-脱氧-N-乙酰氨基葡萄糖对水稻黄单胞菌结构没有明显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水稻黄单胞菌毒力、细胞分裂相关基因表达下调,而细胞壁合成相关基因略微上调,同时,基于药效团的靶标预测(pharmmapper)分析细胞分裂相关的蛋白为1-脱氧-N-乙酰氨基葡萄糖潜在作用靶标。(3)发现了4-乙烯基苯酚作用线虫的多种模式抑菌实验发现4-乙烯基苯酚对常见病原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均没有抗菌活性。线虫生测实验发现4-乙烯苯酚对模式秀丽隐杆线虫、植物病原南方根结线虫和动物病原捻转血矛线虫都具有杀线虫活性,4-乙烯基苯酚对秀丽隐杆线虫半数致死浓度为103.33μg/mL(48 h)和70.30μg/mL(72 h),对根结线虫半数致死浓度为15.04μg/mL(48 h)和13.17μg/mL(72 h)。4-乙烯基苯酚能够抑制根结线虫卵孵化,4-乙烯基苯酚高浓度下对根结线虫具有趋避作用而低浓度下具有引诱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4-乙烯基苯酚处理线虫引起线虫肠道组织结构紊乱。(4)揭示了4-乙烯基苯酚触杀线虫的新机制通过idTarget和pharmmapper反向分子对接方法,推测4-乙烯基苯酚作用秀丽隐杆线虫的靶标涉及CLP-1介导的细胞坏死途径、凋亡蛋白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介导的免疫信号途径。通过转录组学验证发现4-乙烯基苯酚处理引起宿主线虫免疫应答,与异物质耐受和脱毒相关的基因显著富集。通过碘化丙啶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验证发现4-乙烯基苯酚处理破坏秀丽隐杆线虫肠道细胞细胞膜完整性,诱导线虫肠道细胞发生坏死性细胞死亡。通过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验证发现4-乙烯基苯酚诱导线虫肠道细胞发生大量的凋亡。通过线虫突变体生测初步确定线虫细胞坏死关键调控蛋白CLP-1和细胞凋亡关键调控蛋白EGL-1为4-乙烯基苯酚作用靶标。发现4-乙烯基苯酚触杀线虫同时具备三种机制:抑制天然免疫,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氢键与卤键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计算,深入探索了氢键和卤键的作用特点和机制,这对于新型功能材料设计、合成新药物以及超分子自组装等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基于蛋白质片段分子间相互作用数据构建电荷转移图谱,采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任意蛋白质复合物的电子结构拓扑性质与电荷转移网络,这有助于理解电荷转移现象在生命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电荷转移现象,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物体内信号传导,
学位
用较少的资源产出更多的粮食是现代农业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必须更加充分的利用作物的节水潜能,使得作物在获得稳定产量的同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大量关于调亏灌溉和干旱锻炼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宜的灌溉水分管理方案能够有效地利用小麦的耐旱性来保障产量和提升水分利用效率。不同的干旱-复水情境(时期、时长、程度、频率)会影响冬小麦对干旱的响应和复水后的恢复,从而影响到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为探
学位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是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而导致居住地全部或部分功能丧失,需要根据政府和业主方规划搬迁至他处的群众,又称水库移民。水库移民安置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水电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是水力资源开发进程中关键的基础性工作。长期以来我国的移民安置,采用“农业安置”是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安置模式,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特定历史时期移民安置的现实困难,为农村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以土为本、以
学位
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黄土高原植被建设成效显著。但由于植被恢复加剧了区域水资源耗用强度,部分区域出现土壤干层,生态建设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受到显著影响。如何建立植被适水格局调控体系,全面提升植树造林效益,是黄土高原高质量生态建设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区域尺度上植被建设大多基于静态的水土资源承载力,忽略了植被建设驱动的土地利用转换对下垫面水土过程的动态影响。本文以黄土高原泾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
学位
自2011年以来,玉米已超过水稻成为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双第一的作物。黄土高原地区的光热条件较好,是我国玉米的优势产区。然而,该地区的降水在年内分配不均,频发的干旱是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结合表征干旱以及玉米长势的多源数据,在生长季内对产量进行及时、准确地的预测,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用于玉米产量预测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机理模型和统计模型,这两类模型中的大多数为辐射驱动型。由于建
学位
水稻的穗型主要由每穗枝梗和小穗数目所决定。水稻的小穗由一个小花,一对护颖以及一对副护颖所组成。小花由一对颖壳(外稃和内稃),一对浆片,六个雄蕊和一个雌蕊所组成。护颖和内外稃在细胞形态和外表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护颖的起源和功能仍不是很清楚,目前大家比较接受的假说是水稻的祖先小穗包含三个小花,在进化的过程中侧边两个小花逐渐退化掉内部器官,最终剩下外稃进而退化形成护颖。LAX PANICLE1(LAX
学位
我国柑橘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很多地方仍然存在野生资源。柑橘属植物普遍存在多胚现象,不易产生杂交苗,但柑橘种间杂交频繁,导致遗传背景复杂,柑橘的起源与驯化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研究基于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平台,开发了适用于柑橘常见品种鉴定的InDel标记和品种DNA身份在线快速鉴定技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研究了橘种群的遗传背景和驯化,解析了果实低酸驯化的基因组学基础;分析了柑橘杂交种在无性繁殖过
学位
土壤和植物间的水分联系及相互作用一直是生态水文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氢氧稳定同位素因具有准确的水分示踪功能,已成为研究土壤和生态水文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土壤、植物等复杂体系水样采集的不准确或不匹配成为限制同位素技术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并长期被视为获取土壤和植物水标准方法的低温真空抽提(CVE),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同位素偏差,且其提取水分过程中的分馏现象及其机理仍不明晰,CVE法从
学位
水稻是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产量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想株型是水稻获得高产的基础,分蘖数和分蘖角度是决定水稻株型的重要因素。在水稻株型功能基因组研究中,鉴定了一个控制水稻株型的关键基因OsSPL14,然而,其调控水稻株型的分子机理有待深入解析。本研究通过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发现OsSPL14表达受到miR156和miR529调控;OsSPL14直接结合在OsPIN
学位
日趋恶化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和日渐匮乏的淡水资源已成为限制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瓶颈,明确作物生长与生理对盐逆境和干旱逆境的响应特征,探索可提高作物对盐分胁迫、干旱胁迫和叠加胁迫抵抗能力的适宜灌水施肥制度,对未来农业发展应对不利环境变化、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最大限度的保障作物高效优质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研究以棉花作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