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后对骨盆参数的影响及临床效的分析,为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骨盆参数异常及临床疗效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SPSS20.0生成67个随机数字,并以随机数字进行重新排序,将1到33位归入斜扳法治疗组,34到67位归入杠杆定位手法治疗组。两组均每隔一天治疗1次,每周3次,6次1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骨盆倾斜度、左右髂嵴距离差、髂后上棘距离差及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表的变化以及对总体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骨盆参数:(1)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骨盆倾斜度、左右髂嵴距离差及髂后上棘距离差改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距,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采用杠杆定位手法对骨盆前后倾斜、左右倾斜及旋转有非常明显的改善作用。(2)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骨盆倾斜度、左右髂嵴距离差及髂后上棘差改善具有显著性差距,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斜扳法治疗对骨盆前后倾斜、左右倾斜及旋转有明显的改善作用。(3)治疗前,两组之间骨盆倾斜度、左右髂嵴距离差及髂后上棘距离差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骨盆倾斜度、左右髂嵴距离差及髂后上棘距离差有显著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杠杆定位手法对骨盆前后倾斜、左右倾斜及旋转的改善作用优于斜扳法。2.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杠杆定位手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作用优于斜扳法。3.临床疗效:经杠杆定位手法治疗后患者的有效率及治愈率分别为97.1%和50.0%;经斜扳法治疗后患者的有效率及治愈率分别为84.9%和12.1%;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运用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愈率及有效率优于斜扳法。结论:杠杆定位手法对骨盆参数异常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同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有较好疗效,说明杠杆定位手法值得临床运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