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海低地,或称低海拔沿海地区(Low elevation coastal zones, LECZ)是海拔高度低于10m的沿海连续地带。沿海低地既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重要地区,又是海—陆相互作用的生态敏感脆弱带,自然灾害多发,灾害损失严重。本文以ArcGIS为主要数据分析平台,基于SRTM 90m DEM、世界人口栅格数据(GPWv3)、1:100万中国行政区划和Hotspots灾害数据,确定了中国沿海低地的范围与空间分布,分析了中国沿海低地的人口时间分布和自然灾害的人口暴露,获得了如下结果:(1)我国沿海低地的总面积为161,491,819,056 m2,占国土总面积的1.7%。全国有14个一级行政区,超过350个二级行政区(县市级)覆盖有沿海低地。沿海低地面积最大的是江苏省,达63,749,258,407 m2,占全省面积的63.16%,占全国海低地面积的39.5%;面积最小的是澳门,为9,124,350 m2,但要占澳门总面积的35.68%。从所占一级行政区面积的比例来看,上海和天津的沿海低地比重最大,分别占到两直辖市面积的97.91%和82.79%,比重最小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仅为0.41%。(2)根据2000年世界人口栅格数据得出,中国沿海低地人口数量为119498023人,约占沿海一级行政区人口数量的22.51%,占我国人口总数据的9.3%,沿海低地的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7%,但人口数量却占到我国人口总数据的9.3%,说明沿海低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口生活和经济活动区。沿海低地人口数量最多的省份为江苏省,46227246人,其次为广东省,16728791人;沿海低地一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占沿海一级行政区人口的比例上上海最高达99.50%,其次是天津市达91.77%,沿海低地一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占沿海一级行政区人口比例最小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仅为0.64%。(3)一级行政区的沿海低地人口大都随时间变化不断增加。最为显著的是广东省,人口增长最大的年段1990-1995年,增长率为40.52%。其后每5年的增长速度逐渐减缓为20.64%,19.32%,17.76%,12.71%,但仍高于其他内地沿海省市的增长率。沿海低地人口占一级行政区人口比重除河北省、天津市、江苏省外,总体不断增长。(4)热带气旋在中国沿海低地的发生频率,以浙江以南的沿海低地最高,由长三角向北面的沿海低地迅速降低。浙江以南的各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沿海低地热带气旋发生的频率十分位数平均为8.0以上,江苏以北的省、直辖市则在4.0以下。长江以南的沿海低地死亡风险明显高于长江以北的沿海低地。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沿海低地的死亡风险为0;江苏省沿海低地的死亡风险要高于福建等多个长江以南的一级行政区,达到6.0。总体而言,热带气旋经济总损失风险和经济损失比例风险两个指标均显示出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5)我国东部沿海低地的洪水发生频率,总体而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其之间的地区最高,风险等级在8.0左右以上。江苏、上海、浙江、台湾、广东的沿海低地洪水死亡风险最高,在8.0左右。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均为0;从沿海低地洪水的经济损失风险来看,澳门特别行政区为最低,仅为2.0。江苏、上海、浙江、台湾和广东沿海低地的经济损失风险均很高,为9.0左右。经济损失比例风险广东省最高,为9.0,其它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大都在5.0-7.0。(6)上海以南沿海低地热带气旋高发生频率区的人口比重很大,上海和浙江大于70%,再往南的福建、广东等省、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均大于95%。而江苏以北,高发生频率区的人口比重则较低,特别是山东和天津低发生频率区的人口比生均达到或接近100%。江苏以北,沿海低地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洪水低发生频率区。上海以南,除台湾和海南,其余一级行政区沿海低地洪水高发生频率区的人口比重很大,甚至接近或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