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即个体对自己成功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和判断。这一概念一经提出,研究者们在不同领域、不同背景下对自我效能感进行了很多相关研究。就英语学习而言,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习者学业成就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因而,鉴于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学习者英语学习成就的作用和影响,我们进行了本项研究。本研究最主要的目的是编制一份自我效能感量表以测量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听力方面的自我效能感状况。这是因为目前还没有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量表,也没有针对大学英语听力自我效能感的专用量表。本文中,作者编制了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专用量表,以便测量他们在英语听力方面的自我效能感。该量表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共包含23项题项。之后,为了检测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对所收集的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信度检验分两个方面,同质性信度和折半信度。同质性信度的Cronbach a系数达0.922,折半信度的Cronbach a系数达0.877。两项结果均证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对效度的检验从四方面进行: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校标效度和同时效度。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对有经验的英语教师的咨询,保证了量表的内容效度。对量表进行因子分析,以检验结构效度,共抽取出五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听力基础任务自我效能感,听力考试自我效能感,听力高级技能自我效能感,听力高级任务自我效能感和听力信息处理自我效能感。为了检验量表的校标效度,根据被试的量表得分将其分为高分组、中分组和低分组三组。根据One-wav ANOVA结果可知,三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换句话说,该量表能够较好地区分高效能感学生和低效能感学生。量表的校标效度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最后,我们将被试的201]年12月四级考试成绩与量表的得分做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0.431,达到中度相关,符合统计学要求,证明了其具有较好的同时效度。此外,为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研究者对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得出两个回归方程。1)大学英语听力成绩=105.127+2.706×(因子2)。2)大学英语听力成绩=102.278+2.168×(因子2)+1.189×(因子3)。(因子2代表考试效能。因子3代表高级听力技能效能。)作者还根据路径分析的结果绘制出路径模型图。最后,作者总结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该研究中的发现,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