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层住宅建筑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其中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良好,其建筑高度可达100m以上,一直是高层住宅建筑的首选结构类型。从构件自身而言,墙肢构件的抗侧刚度较大,如果墙构件布置过多,将会使结构自身的刚度过大,吸收过大的地震力,但是墙肢布置过少会导致结构无法满足强度要求。高层剪力墙结构住宅的优化可以聚焦在剪力墙长度对结构性能的影响,本文首先提出墙肢比率的概念,针对珠三角地区常见的三种落地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形式,研究了墙肢比率对结构性能的影响。主要工作如下:(1)归纳了珠三角地区常见的落地剪力墙结构布置形式,并且针对三种平面类型的落地剪力墙结构,统计了沿弱轴方向的墙肢比率的取值范围,所统计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均为7度(0.1g),平面长宽比均不超过2.0,层数均为30层,建筑高度达90m。另外针对电梯间中置围合式、通廊分布式、左右对称分布式等三种典型住宅建筑平面,各选取一个高层住宅建筑进行落地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并分析弱轴方向上的墙肢比率。(2)针对珠三角地区三种常见高层建筑平面类型—电梯间中置围合式、通廊分布式以及电梯间左右对称式,鉴于这三种落地剪力墙结构在弹性反应谱计算中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小于规范限值,对上述的这三种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分析优化前后墙肢比率的变化,研究弱轴方向的墙肢比率变化对结构自振周期、位移和基底内力等的影响。另外,为了深入研究相邻单元的分户墙体内剪力墙长度对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以优化前结构为参考,研究墙肢比率的减小值对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3)分析了沿弱轴方向墙肢比率变化对结构大震性能的影响。针对建筑平面为电梯间中置围合式以及通廊分布式的落地剪力墙结构,分别采用MIDAS和Perform-3D软件进行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和动力弹塑性分析,研究其在优化前后墙肢比率的变化,以及其对结构大震性能的变化,其中对于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采用基于位移角以及基于构件性能的两种抗震评价方法来评价罕遇地震下结构的抗震性能。(4)针对建筑平面类型为电梯井左右对称式的超限高层剪力墙结构住宅的实际工程,根据墙肢比率数据进行了结构优化,并分析了优化前后结构力学性能的改变。同时,对软件计算参数以及外框梁截面尺寸,提供了设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