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量、采收期和加工方式对藏药大花红景天化学成分的影响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tengy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红景天来源于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 (Hook. f. et Thoms. )H. Ohba 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益气活血,通脉平喘”的功效,主要用于“气虚血瘀,胸痹心痛,中风偏瘫,倦怠气喘”等,在我国藏药中大量使用。随着藏药大花红景天消耗日益增加,野生资源逐步枯竭,不同品种、采收期和干燥加工方式药材的混用现象愈加严重,极大地影响了藏药红景天的临床疗效一致性,人工驯化栽培大花红景天是保障藏药红景天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重要途径;建立科学系统的质量评价方法,及适宜采收期和加工方法是保证藏医红景天临床用药安全和有效的前提。  围绕“如何建立藏药红景天多指标的质量控制方法?如何有效解决大花红景天采收期、加工方式研究成果碎片化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完善质量控制为中心,结合氮磷钾合理施肥,结合适宜采收期,结合最佳干燥加工方式”(即“一个中心,三个结合”)的藏药大花红景天研究模式。  目的:  1. 提高藏药大花红景天TLC定性鉴别和HPLC含量测定的质量控制方法;  2. 确定人工驯化栽培大花红景天合理的氮磷钾施肥量;  3. 基于多指标评价的综合评分法优选藏药大花红景天的适宜采收期和干燥加工方式。  方法:  1. 采用TLC法和HPLC法,对8批次藏药大花红景天药材进行定性定量质量控制研究;  2. 采用“3414”大田试验,分析不同氮磷钾施肥对驯化栽培大花红景天中红景天苷等4种成分的影响;  3. 采用HPLC法测定红景天苷等4种成分的含量,UV-Vis法测定总多糖、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通过综合评分法对藏药大花红景天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干燥加工方式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  1. 建立了同时鉴别藏药大花红景天中没食子酸、红景天苷和酪醇3种成分的TLC法,及同时测定没食子酸、红景天苷、酪醇和没食子酸乙酯4种成分的HPLC法。  2. 不同氮磷钾施肥研究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红景天苷等4种成分的最主要因素,驯化栽培大花红景天的氮磷钾最佳配方施肥方案为N1P2K2,即氮肥施用量为30kg·hm-2、磷肥施用量为100kg·hm-2、钾肥施用量为160kg·hm-2。  3. 不同采收期研究结果表明:9月初采收时,红景天苷等4种成分含量最高;10月初采收时,总酚、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最高;10月中旬采收时,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根据综合评分法评价结果,建议驯化栽培大花红景天的最佳采收期为10月初。  4. 不同加工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冷冻干燥的藏药大花红景天切片外观性状最佳,红景天苷、总酚含量最高;低温干燥(30℃烘干)的大花红景天切片红景天苷等4种成分、总黄酮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阴干的大花红景天切片总多糖含量最高;根据综合评分法评价结果,考虑冷冻干燥的成本较高,阴干耗时较长,建议大花红景天切片的最佳干燥加工方式为低温干燥。  结论:  1. 提高了藏药大花红景天药材TLC定性鉴别和HPLC含量测定的质量控制方法;  2. 为珍稀濒危藏药大花红景天合理的氮磷钾施肥量、采收期、及切片干燥加工方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1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化疗周期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入组262例淋巴瘤患者,包括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脂质体、泼尼松)化疗组169例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Mlo-HSCT)治疗伴TP53基因突变髓系肿瘤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月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指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16 μmol/L,女性>367 μmol/L(绝经后接近男性).在HUA患者中,
髓外浆细胞瘤又称为髓外病变(extramedullary disease,EMD).尽管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标准,但追溯至1905年,已有学者描述了浆细胞瘤有骨内和骨外的生长方式.1942年文献明
目的:总结非老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临床特征,并评估长效干扰素治疗非老年ET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总结29例非老年ET患者的临床特征,
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leukemia, CML)患者获得稳定的深层分子学反应(deepmolec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