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实验采用白酒灌胃法复制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造模与给药同时进行,通过观察益肝颗粒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一般状况,肝脏指数,血清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肝组织匀浆中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并与茵栀黄颗粒进行对比,阐明益肝颗粒防治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1.分组造模及干预治疗大鼠适应性喂养3天,以适应实验室环境,尾静脉采血,检测血清ALT、AST水平,以排除非健康因素的影响。根据体重将符合条件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益肝颗粒低剂量组、益肝颗粒高剂量组、茵栀黄颗粒组,性别雌雄各半。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等量灌胃。模型组给予五十六度白酒(北京二锅头)7mL/Kg·次,日两次,时间间隔4h,第一次白酒灌胃1小时后给予蒸馏水等量灌胃。益肝颗粒低剂量组给予五十六度白酒7mL/Kg·次,日两次,时间间隔4h。第一次白酒灌胃1小时后给予浓度为0.39g/mL益肝颗粒水溶液,7mL/Kg·次,日一次。益肝颗粒高剂量组给予五十六度白酒7mL/Kg·次,日两次,时间间隔4h。第一次白酒灌胃1小时后给予浓度为0.78g/mL益肝颗粒水溶液,7mL/Kg·次,日一次。茵栀黄颗粒组给予五十六度白酒7mL/Kg·次,日两次,时间间隔4h。第一次白酒灌胃1小时后给予浓度为0.012g/mL的茵栀黄颗粒水溶液,7mL/Kg·次,日一次。实验时间持续28天。在第29天进行取材。2.一般状况的观察实验进行过程中,对大鼠精神状态、饮食、二便情况、酒精灌胃后反应、毛色变化、体重增加及死亡等情况进行记录观察。3.实验指标取材及检测实验各组分别在第29天时进行取材,取材前一天,各组实验大鼠禁食不禁水12小时。取材当天称重,根据体重按300mg/Kg给予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大鼠麻醉后(约20分钟)。大鼠腹腔麻醉后,剖开大鼠腹腔,迅速找到腹主动脉取血,2mL×2管,血清测定ALT、AST、GGT、TNF-α水平。处死大鼠,迅速摘取肝脏、称重、计算肝脏指数。取大鼠肝脏左叶组织匀浆,测定MDA含量和SOD活性。取大鼠肝脏右叶组织约100mg放入10%甲醛溶液中进行固定,进行光镜检测。结果:1.采用白酒灌胃法可成功复制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2.益肝颗粒可以有效减少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血清AST、ALT、GGT水平。3.益肝颗粒可以有效减少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MDA含量,提高SOD活性。4.益肝颗粒可以降低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TNF-α的水平。5.益肝颗粒病理切片观察可以保护肝脏细胞,减少脂肪变性,降低肝细胞炎性浸润,减少肝脏细胞坏死。结论:益肝颗粒通过保护肝脏细胞,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AST、ALT、GGT的生成和释放。维持肝脏促氧化与抗氧化的动态平衡,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发生,减少MDA的含量,降低肝脏内氧自由基水平。增加肝脏组织SOD活性,提高其含量,加速清除氧自由基。益肝颗粒可以阻断TNF-α的生成,减轻由于TNF-α释放激起的一系列炎性反应,从而减少细胞脂肪变性,减少肝脏细胞坏死,降低肝细胞炎性浸润,起到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目的。并且在降低ALT、AST、MDA含量,提高SOD活性方面优于茵栀黄颗粒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