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意识是随着“公民”的出现而形成和发展的一种现代社会意识,是公民对其自身在国家中的地位、权利、义务的自觉认识。它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民主制度是否能够延续和发展,决定着该社会的现在和未来是否繁荣昌盛。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以后,我国更是开始重视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其公民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全社会公民意识的发展方向,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此重视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指培养大学生对自身公民身份的认同并积极有效的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一种教育活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内容主要有:国家意识、主体意识、法治意识、权责意识、民主意识、公德意识、生态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来看,作为社会群体中素质较高的大学生,总体上公民意识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对于自身的公民角色有一定的认知,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作为公民的主体意识相对淡薄、缺乏有效的法治实践、民主平等意识淡薄、权利义务对等性认识上存在偏差等方面。造成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要从实际出发,全面的分析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具体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以及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缺失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迫在眉睫,但是良好的公民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