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出现了多种对辩证唯物主义进行质疑,甚至是否定的讨论和观点,辩证唯物主义似乎陷入一个十分复杂而尴尬的境地。有的学者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苏联教科书对旧唯物主义的切片组装和简单的复归,是斯大林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根本体现不出马克思所完成的哲学变革。抑或认为马克思本人从一开始就从未提出过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概念,虽然马克思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但也只存在方法论的意义,不具有世界观意义。抑或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忽视实践,轻视人的能动作用,不能从根本上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完成的哲学变革,也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本文针对上述三种主要的讨论和质疑进行了文本和历史的分析: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就是教科书体系”的讨论:首先,在厘清教科书体系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对其作出客观理性的评价和分析,在分析其历史局限和理论局限的背景下肯定其合理因素。不管苏联教科书体系,还是现时代背景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由于其范式的多样性、时代的复杂性、载体的工具性以及其当时代社会历史的理论特质和实践需求都决定了教科书体系必然不能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全貌,造成在理论背景、发展过程、逻辑的整体性等多方面与辩证唯物主义有某种程度上的“失真”和“脱节”,因此不能将辩证唯物主义恒等于教科书体系,而且无视社会历史背景和当时代的实践需求,直接指责辩证唯物主义是对旧唯物主义的切片组装也是有失偏颇的。关于“以历史唯物主义取代辩证唯物主义”的讨论: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强调外部自然界对于生产实践活动的优先地位,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被逻辑地蕴含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过程中。但是因分工不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只是散见于马克思的著作,虽然马克思将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历史观,但是并未发展为成熟的思想体系;后来为了完成将辩证法运用于唯物主义自然观,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才形成,而且恩格斯在这两部著作中所确立的世界观是得到马克思认同的,与马克思的基本思想保持一致。因此,从世界观的指导意义上来说,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关于“用实践唯物主义取代辩证唯物主义”的讨论:回到经典文本中解读“实践的唯物主义者”概念的思想发展路径,不难发现这一提法实质上只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发展进程中所使用的一个特定概念,是为了批判费尔巴哈而提出的,意在强调指明共产主义的实践性。所以,“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并不是马克思对自己整个哲学思想的指称。同时,实践唯物主义所坚持的“实践本体论”因为内部难以形成统一的立场,加上文本根据不充分,造成“实践本体论”难以成立,这种“实践本体论”本质上表现为实践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重视实践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但是反对主观唯心地夸大实践,反对将“实践”直接上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绝对的统筹高度。辩证唯物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不过时,是一代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科学理论,更是我们党和国家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对新形势,尤其是各种新思想、新理论带来的新挑战以及社会发展带来的新的实践需求,首先必须“守住底线”,在基本观点和底线上不失偏颇、毫不动摇;同时,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实践和强有力的各种理论冲击下,我们也必须从当下的实践和理论需求出发,不断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