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续村高速远程滑坡流态化堆积与运动学特征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o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远程滑坡作为一种灾难性地质灾害,一直是国内外工程地质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以西藏尼木县尼续村高速远程滑坡为实例,采用野外现场地质调查、低空无人机航测(UAV)、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重点对尼续村滑坡失稳形成的各类表面流态化堆积特征(滑坡平台、纵/横向脊、侧缘堤、线性构造、X型共轭槽、堆积丘、表面堆积大块石等)及成因、滑坡堆积相中的竖向分带特征等问题进行讨论,最后通过地表灾害过程动力分析软件Massflow对滑坡从失稳到停积的全过程进行了数值反演。本文主要获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1)通过无人机航测及数据后处理获得了尼续村滑坡区域内的高分辨率正摄影像(DOM)与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基于Arc GIS提取了滑坡堆积区表面的地貌特征因子(坡度、坡向、粗糙度、起伏度)、流态化堆积地貌及大块石粒径等信息,并进行滑前地形修复;根据滑坡区域内发育的典型流态化堆积地貌分布特征将滑坡区域划分为源区(I)、流通区(II)及堆积区(III-1、III-2、III-3、III-4),典型堆积地貌是滑体内部运动状态变化的结果,其表明滑体在流通区(II)以拉张伸展运动为主,在堆积区(III-1)以挤压作用为主,在堆积区(III-2、III-3)以挤压与侧向扩离耦合作用为主,而在堆积区(III-4)以快速侧向扩离运动为主;滑坡表面堆积大块石粒径沿纵剖面方向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大块石聚集在滑坡中部区域,表明岩石块体在运移路径上的破碎程度为流通区(II)>堆积区(III-3、III-4)>堆积区(III-1、III-2),块体的破碎程度与地形变化有关。(2)尼续村高速远程滑坡堆积相中呈现出典型的竖向分带特征,不同层内发育了不同的内部沉积学结构。根据沉积结构的产出位置与发育特征将堆积相自上向下依次划分为四层:硬壳层、主体层、基底层与下伏堆积层。硬壳层以富集表面大块石为典型特征,主体层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四个亚相(块体富集带、拼贴构造带、破碎带、内部剪切带);基底层内发育系列底辟构造与剪切破碎带;下伏堆积层以基底悬浮区内的平卧褶皱、火焰状构造等为典型沉积结构;堆积相硬壳层至主体层顶部区域块石粒径呈现一定程度上的反粒序堆积结构。滑坡堆积相中的竖向分带结构特征表明滑体与下伏层之间以及滑体内部存在强烈的剪切-挤压-破碎作用。(3)基于ArcGIS与Massflow动力分析软件,建立了尼续村滑坡数值分析模型,并对尼续村高速远程滑坡的运动失稳全过程进行了数值反演,模拟源区最大堆积厚度为130 m,失稳方量约2.8×10~7m~3。结果表明:当选用Coulomb摩擦模型与基底摩擦系数μ为0.16时,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吻合率为0.92;尼续村滑坡运动过程中的最大运动速度98 m/s,模拟终态主纵剖面上最大堆积厚度为37.0 m,与实测值38.7 m较为接近,模拟平面堆积面积为3.77 km~2,水平最大运动距离4.45 km,略小于实际测量值;滑体总运动时长128 s,滑体的运动全过程可以明显地划分为四个阶段:启动加速阶段(0~20 s)、快速向前运动阶段(20~66s)、前缘减速停积阶段(66~92s)、后缘减速停积阶段(92~128s)。
其他文献
牵引变压器是牵引供电系统的心脏,是电气化铁路中最关键和最昂贵的供电设备,其运行状态决定了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牵引变压器的寿命主要由绝缘寿命决定,温度决定了绝缘老化速率的快慢,而水分同样会加速绝缘老化,是除温度以外的“头号敌人”。由于牵引变压器平均负荷率低,但当列车经过时绕组温度会瞬时上升,其内部的温度场分布极不均匀,长期处于冲击负荷的作用下,油纸绝缘的老化速率分布极不均匀,同时,变压器内部的油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其中的焦点之一是抗生素污染问题。磺胺甲恶唑(SMX)、氟苯尼考(FF)作为应用广泛的抗生素,常随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排放进入水、土环境,引起抗性基因、抗性菌在环境中的积累,对生态系统安全存在较大风险。针对其浓度低,但污染风险较大的特点,结合了吸附截留和生物降解功能的人工快渗(CRI)系统是常用的污水深度处理措施之一,也是防止抗生素进入水土环境的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提高,大量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产生聚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日趋严重。生态浮岛是一种较为简洁省力、对环境二次污染较小的技术,利用生态浮岛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还能够美化环境。但浮岛植物生长对水体中营养盐浓度要求较高,轻度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含量难以达到植物生长需要,从而导致去除氮磷效果变低,同时我国严重富营养化水体,水质在劣V类水平或更差的水体
秸秆作为一种理想的生物质能源,采用厌氧发酵产沼气技术对其进行资源化处理,既可避免传统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问题,又能提供清洁的沼气能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处理方法。秸秆直接用来厌氧发酵,因其致密的木质纤维结构难以被微生物利用来产生甲烷气体,采用预处理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此问题。但使用单一的预处理方式,往往会带来时间长、成本高和环境危害大等问题,无法达到预期的预处理效果。而联合预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
频发的流域污染事故与随之而来的水环境安全问题对各级政府的应急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促进了环境工作者对应急处理技术筛选与识别系统的研究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削减污染物。本研究针对最佳应急处理技术快速识别这一应急响应面临的关键问题,在对应急处理过程与应急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流域突发有机化学品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技术识别模型,辅助专家决策,提高应急响应能力。针对当前基于历史案例库的案例匹配法的不足,研究结合有机
近些年来,新型结合-混合梁斜拉桥因其跨越能力和经济效益等优势得到广泛地发展和应用。为保证该类型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工程质量,研究该类型斜拉桥的合理施工控制模型是必要的。针对该类型斜拉桥结构和材料的特点,以南溪长江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分析了结合梁模拟方法在结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模型中的适用性和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合-混合梁体系斜拉桥的影响等内容,得到了适用于该类型斜拉桥的施工控制模型和混凝土收缩徐
农村不动产首次登记权籍调查是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深化改革的产物,目前无成熟的方法可供借鉴,如何在保证成果质量的前提下快速高效的完成此项工作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农村不动产首次登记权籍调查的主要任务是为农村不动产首次登记提供可靠的空间位置、权属状况和产权面积等信息。它获取的最重要的成果是满足不动产信息化管理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作者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总结分析其主持并全程参与完成的遂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公路工程建设发展迅速,打造了很多优质精品的公路工程项目,改善了国民出行方式,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增长。在公路工程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施工中的安全生产问题也层出不穷,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安全生产是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政府监管部门作为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的责任主体之一,其安全监管模式与高速发展的公路工程建设不相适应。因此,通过对公路工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群的发展,城际铁路的需求与日俱增,城际铁路地下站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新兴的地下交通建筑,城际铁路地下站缺乏前沿的研究与专门设计规范,城际铁路地下站空间环境设计是否合理,作为设计者,在设计初期往往无法预料。而旅客作为地下站的直接使用者,站内空间环境对他们的影响直接体现在其外显行为与心理活动中。所以笔者选择从旅客行为心理入手,作为研究城际地下站空间环境
随着当今桥梁技术的飞速发展,高速铁路桥梁对收缩徐变长期效应的分析和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计算模型的离散性、参数的随机性、测量的不确定性等原因,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其产生的结构效应的计算具有很大的离散性。仅仅通过对结构进行确定性分析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工程实践对混凝土收缩徐变长期效应计算的高要求。因此,本文以新建郑万高铁梅溪河大桥为依托,对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收缩徐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