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形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中国政治思想的解放以及西方形式主义理论和思潮的影响,形式再次成为中国文坛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文学批评领域,研究者们为追求文学的独立价值,开始自觉从形式的角度去观照文学,通过对文学作品选择性地阅读与阐释,突出形式之于文学的意义,并且自觉将语言、叙事、结构的独立自足性作为一种话语展开批评实践,以其孜孜不倦的努力铸就了世纪之交文学批评中形式价值取向斑驳而又丰富的面貌。基于这样的思考,本文主要分四部分具体展开。第一章主要探讨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中形式价值取向的热闹出场及其产生的语境。中国文学界形式价值取向浮出历史地表,一方面受到思想解放、言论自由的时代氛围与“向内转”形势的推动,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西方形式主义文论的重要启示。第二章主要从语言的阐发、叙事的研究、结构的探索三方面,整体探讨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中的形式价值取向所呈现出的维度。从语言修辞、语言本体意识的发掘与考察,到批评中叙事形式、叙事策略的研究,再到深层结构、结构模式的探索,批评家们立足于文学实践,在对主流批评模式批判反思的基础之上破旧立新,对形式进行了新锐的言说,体现出鲜明的形式价值取向,也取得了一系列批评和理论成果。第三章主要考察文学批评中的形式价值取向的变迁。在七八十年代的特定语境中,形式观念仍停留在表现技巧、表达方式等外在的感性层面;随着研究者们对形式深入的理性思考,以形式为价值取向的批评意识逐步深化,形式作为文学的“内在品格”、“内在本性”逐步被置于本体的位置;从形式话语的感性言说到纯形式的极端追求,再回归到意义阐释的历程,形式价值取逐步走向更开放的、更有意味的研究方向。第四章主要探讨文学批评中形式价值取向的意义。形式价值取向引导下的文学批评呈现出鲜明的学理性特点和“片面的深刻性”,拓展了文学批评的深度;创作上的形式自觉丰富了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格局;批评家们对形式本体意识的自觉追求和文学独立性的体认,也促进了文学观念的变革。直至今天,形式依然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它值得任何不甘墨守成规的作家去创造发展,也值得更多追求真理的批评家去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