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特·肖邦的《觉醒》自1899年第一次出版以来,由于其大胆的性意识描写和反父权制的女性主体意识而在评论界倍受争议。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的文学评论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艾德娜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生存状态为考察对象,本文将她的自我寻找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了探讨。论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考察艾德娜自我寻找的第一阶段。她的生存状态就像雅克·拉康心理分析中的“镜子”阶段,在当时的父权社会的缩影—格兰岛的克里奥尔群体中,她是个被动而沉默的“他者”。但也是在“开放”的克里奥尔文化和传统基督教义的冲突下,艾德娜内心极度混乱并感到压抑和痛苦。在此阶段,埃德娜还没完全觉醒或去主动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 第二章集中讨论艾德娜德在第二阶段的摸索和反抗。她的形象并非弗吉尼亚·伍尔夫理想中的二性和谐的“雌雄同体”。从其自身的男性潜质或潜意识的模仿男性到后来意识上真正具有两性特质,艾德娜的女性主体意识逐渐成长。与此同时,我们也“目睹”了她面临来自两性的双重否定和隔离时的尴尬。 第三章探讨了艾德娜试图颠覆其在父权制下的从属地位并重建女性身份的过程。艾德娜最终意识到在一个仍为男权意识所主导的社会里,只有联合女性和支持女性解放的男性才可能根本改变女性的生存状态并重建女性身份。因此,她由最初被动的“他者”发展到孤军奋战的“雌雄同体”,最后转变成为主动的“他们”。 纵观全书,尤其是在故事的结尾,我们发现艾德娜在自我寻找的过程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