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主流媒体视野里的“一带一路”——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话语分析主要关注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话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话语与权力之间的关系。美国主流媒体代表着美国主流社会的声音,因此,基于美国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相关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可以揭示美国对“一带一路”的立场和价值取向。本文以费尔克劳夫的三维分析模型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研究框架,分析对象为从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CNN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收集的120篇报道(2013-2018),从文本(及物性和情态),话语实践(新闻来源,报道模式)和社会实践(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在文本层面,频率最高的物质过程使用了充满偏见的词汇,报道的“公正性”中体现了意识形态。报道中强烈语气的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强调了中国威胁论。2)在话语实践层面,美国主流媒体在使用消息来源时有选择地引用与其持有相同立场和观点的消息源,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负面影响”大多采取直接引语的方式呈现,积极评价基本以间接引语的方式呈现。3)从社会实践层面,研究发现美国主流媒体受到政府或政党的意识形态和经济利益的影响,反映政府的政治要求。因此,新闻报道并不像报道者宣称的那样中立,往往传递着意识形态,权力和控制。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引领的“一带一路”持悲观态度。通过使用有偏见的词汇等,报道者将新闻语篇作为产生不平等权力关系和误导读者的一种工具。因此,如何以批判的方式阅读新闻报道对读者来说至关重要。希望本研究的发现能够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并为中国的对外宣传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研究认知与语言互动关系方面的学者近来将认知放入了以互动观为基础的语言系统中进行分析,赋予了在互动中认知对语法形式的形成具有塑造性角色的新视角。本文采取了基于语料库
目前,中国典籍英译的对外传播与接受是翻译学科的前沿课题。作为中国典籍的精华,《论语》被称为“东方的圣经”。在众多译本中,理雅各的译本以其详尽的副文本著称,堪称“学术翻译
福特·马多克斯·福特是20世纪初英国文坛上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在小说创作中,他有意识地对小说叙述形式和表现手法进行探索。小说《好兵》是福特最出色的作品之一,成功地运用了
颜色词是词汇学研究的热点,也是对比语言学关注的对象,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数量有限的基本颜色词或不同语言颜色词的文化象征义的研究上,大规模的分析不同语言颜色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