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它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和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对北京市的土壤环境和大气环境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查取样,分析了北京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量元素,同时研究了北京市的大气污染、热岛效应和城市小气候,为北京市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由于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北京市城区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明显不如山地自然土壤,失去了自然土壤的一些特性,土壤密度、土壤pH值、钙、速效磷含量显著上升,土壤碱化比较严重,养分比较匮乏,但土粒密度和机械组成、含镁量变化不明显,无盐渍化现象。从物理特性上来看,城区土壤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显著降低。从土壤酸碱性上来看,北京市建成区各种绿地类型土壤pH值均大于8.0,属于碱性土壤,而山地自然土壤属于中性土壤。城区土壤和山地土壤相比,其有机质含量、全氮量显著降低,但速效磷含量和土壤含钙量显著升高,土壤速效钾、可溶性盐和镁的含量在不同绿地类型间无明显差异。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变化来看,北京市城区绿地土壤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部分微量元素与山地自然土壤形成明显差异,并逐渐造成污染。城区绿地土壤的铬含量显著低于山地自然土壤,防护绿地土壤镍和钴的含量显著高于山地风景林地土壤,其它绿地类型并无明显变化,防护绿地砷和硼的含量也较高,在所有绿地类型中,公共绿地土壤汞和镉的含量比较高,山地风景林土壤未测到这两种重金属的存在,至于城区土壤中的铁、锰、铜、锌、铅、和铝等微量元素和山地自然土壤无明显差异,说明这些元素受人为影响较小,尚未发生明显变化。受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同城市绿地类型间的气候要素季节之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以广场为对照,林荫道内气温适宜,变化平缓,高温持续时间短,其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明显,并且其效果在晴天和阴天均比较明显,在夜晚由于林荫道不易透风,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草坪上由于没有遮挡太阳辐射的作用,其调节气温的作用并不明显,其降温增湿效果是随着辐射强度降低才逐渐展现出来的,但在晚上有很强的增湿效果。北京市历年平均气温随着城市的发展,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在低速城市化(1985年以前)、较快城市化(1986~1993)、加速城市化(1994~2000)和发达城市化时期(2000年之后)的年平均气温分别是12.01℃、12.66℃、13.11℃和13.14℃,并且北京市气温与北京市的人口呈强正性相关。在同一时间对城区和远郊县的气温进行对比,城郊温差在白天最高可达0.67~0.70℃,在夜晚最高可达1.52~1.79℃。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表现为夜晚强,白昼午间弱,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北京市的首要污染物为颗粒污染物,SO2、CO和PM10的年日均含量持续降低,已经低于国家二级标准,PM10和TSP的年日均值含量一直高于国家二级标准需要进一步改善,而其它主要污染物目前低于国家二级标准。对于2001~2006年的空气污染指数来说,2003年和2005年的空气质量良好,其它年份的空气污染指数处于102.99~113.2之间,空气质量Ⅲ1级,轻微污染,从季节变化来看,夏季降雨充沛,空气质量良好,春秋多风沙,空气质量比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