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要素驱动型生产正在向资本驱动与创新驱动转型。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要素,过去以农作物产出为单一目的的利用方式对于经济的驱动作用正在不断弱化。此外,由于城市化与工业化用地需求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耕地数量与质量均受到威胁。耕地利用出现经济贡献低并且自身资源数量、质量下滑的困境。为了转变这一困境,有必要对耕地多功能利用进行探索,并寻求耕地多功能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耕地多功能相关理论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与阐述,尝试从理论角度分析耕地多功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机理。在此前文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耕地多功能与社会经济发展评价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综合指数法、障碍度诊断模型法、相关性分析法定量研究了耕地多功能的时空演变规律以及耕地多功能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耦合关系。本文以江苏省作为研究区,在时间维度上,对江苏省耕地多功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时序演变状况研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江苏省耕地多功能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描述,利用障碍诊断模型对江苏省耕地多功能发展障碍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在空间维度上,描述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耕地多功能在2007、2010、2014年的分布状况,并运用spearman相关系数描述耕地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与社会经济发展代表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程度。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在时序上分析江苏省耕地多功能演变规律,分析得知江苏省耕地综合功能与生态服务功能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社会保障功能呈持续下降趋势,生产功能呈先波动后上升的趋势。(2)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多功能协调性进行研究得知,2000年-2016年研究期间,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综合功能协调性由勉强协调逐步发展为良好协调。社会经济发展-耕地生产功能间协调性由勉强协调上升至良好协调。社会经济发展-耕地社会功能耦合协调性由勉强协调提升为中级协调。社会经济发展-耕地生态功能耦合协调性由勉强协调降至濒临濒临失调,最终上升至良好协调。(3)通过对江苏省耕地多功能系统障碍因素诊断可知,在2000-2016年期间苏省耕地生产功能障碍度持续下降,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与生态服务功能障碍度持续上升。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比过低、城乡收入差距大、耕地破碎化程度高、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比低成为了江苏省耕地多功能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4)通过对2007年、2010年、2014年江苏省各地级市耕地多功能进行分析,得知:耕地生产功能方面,江苏南部地区生产功能在研究时段内快速增长,最终形成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耕地社会保障功能方面,江苏南部地区始终保持较低水平,西北部地区持续上升,最终形成北高南低空间分异格局。生态功能方面,2007年江苏中北部平原地区(盐城、宿迁、淮安)生态功能较强,苏南地区(镇江、常州、无锡等)生态功能较弱。至2014年苏北地区耕地生态功能仍处于较高水平,苏南地区只有南京市生态功能有较为明显提升。(5)通过耕地多功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可知,耕地生产功能与代表农村经济发展指标(地均农林牧渔产值、地均种植业产值)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一方面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关指标呈负相关性,另一方面与代表农民生活水平相关指标呈负相关性;耕地生态服务功能与地均农林牧渔产值、地均种植业产值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与第一产业投资规模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定性和定量研究耕地的生产功能、生态服务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系,不仅可以为耕地多功能保护路径设计研究领域提供实证研究支撑,还可以为我国农业经济转型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