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次对黄疸中药外治法的中医古代文献研究,通过中医古代文献整理与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不同外治方法、不同朝代遣方用药的特点和规律,理清黄疸中药外治的发展脉络,归纳古代黄疸中药外治的证治规律,以便从整体上建立古代黄疸中药外治的基本治疗思路,为现代临床工作和科研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新思路。研究方法:首先,运用文献学方法,收集古代文献,对黄疸的病名、病因、病机、症状体征、辨证分型、治疗原则、方药及预后、调护等进行整理、分析;然后,根据检索词“疸”、“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黄瘅”、“发黄”、“阳黄”、“阴黄”等进行全文检索并筛查出相关文献,确定历代黄疸中药外治的有效方剂,将方药相关数据规范化并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历代黄疸对中药内治证治规律的认识,运用中医药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一、黄疸中药外治法运用的最早记载始于《内经》。宋代以前黄疸中药外治的记载相对较少,外治方法相对单一,使用的中药主要是利水消肿药、祛风湿药、涌吐药和温里药;宋元时期出现了纳鼻法、滴鼻法、粉法的应用记载,其中常用中药有16种,以清热泻火药、攻下药、温里药和补气药常见;明清时期出现了外治法专书,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中医外治理论;这一时期使用的外治方法、中药种类均为历史之最,常用的中药达42种、197味,最常用的是活血化瘀药,其次是理气药和温里药,再次是祛风湿药。二、宋元以降,随着“三十六黄”病名的出现,阴黄理论的确立,诸医家对黄疸的脉因证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黄疸的病因转为强调内伤,尤其是脾胃虚弱,并对瘀血发黄的病机有了明确认知,黄疸的中药外治亦进一步发展、成熟,改变了宋以前以鼻取嚏发散为主的治疗方法,新增浴、抹、缚等多种外治方法,使用的中药种类亦从涌吐药、利水消肿药等祛邪为主出现了活血化瘀药、温里药的广泛应用。研究结论:通过以上研究,拟出黄疸中药外治法的基本思路:(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外治必须以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为前提,做到审证求因,审因论治;(二)重视中药内治法与外治法的有机结合运用,进一步提高中医疗效,减少黄疸的迁延和复发;(三)传统的中药外治法可借鉴现代科技成果,利用离子导入、超声波导入等物理促渗方法,提高药物透皮吸收效率,从而提高外治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