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H6亚型是禽流感病毒最丰富的亚型之一,除了可以感染野鸟和家禽外,也可发生跨越种间障碍感染人。近年来,我们除了在活禽交易市场分离到该亚型病毒,也在部分养殖场中分离到了H6亚型禽流感病毒。已有研究表明H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进化过程种有部分病毒获得了潜在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为了解当前我国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并评价其抗原性的变化和对哺乳动物的感染风险,我们测定了2014-2018年期间分离的40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6亚型是禽流感病毒最丰富的亚型之一,除了可以感染野鸟和家禽外,也可发生跨越种间障碍感染人。近年来,我们除了在活禽交易市场分离到该亚型病毒,也在部分养殖场中分离到了H6亚型禽流感病毒。已有研究表明H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进化过程种有部分病毒获得了潜在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为了解当前我国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并评价其抗原性的变化和对哺乳动物的感染风险,我们测定了2014-2018年期间分离的409株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表面基因序列,根据分离到的时间、地点、宿主及表面基因的进化关系,选择40株(其中28株病毒分离自养殖场,11株分离自活禽交易市场,1株野鸟源)H6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病毒的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HA基因差异较大,进化速率最快,为3.569×10-3substitutions/site/year。部分病毒的HA基因发生了第141位(全文皆按H3 numbering)氨基酸的插入,或157-158位氨基酸缺失的现象。分离病毒的NA基因亚型包括N1、N2、N6和N8,N1、N2和N6的进化速率较为接近,N8的进化速率最慢;其中N6亚型为优势的NA亚型。通过对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本研究中的40株病毒可以分为36个不同的基因型,这些病毒的内部基因与H1、H3、H4、H5、H7、H9、H10、H11和H12等多种野鸟来源或者鸭源的禽流感病毒的内部基因具有广泛的重排现象,表明当前我国流行的H6亚型禽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根据HA基因的氨基酸差异,我们从40株病毒中选择27株进行抗原性分析,病毒尿囊液灭活后,加佐剂免疫6周龄SPF鸡,免疫三周后分离获得抗血清;将这27株病毒与对应的血清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根据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的结果,使用抗原作图法进行抗原性分析,发现27株H6亚型禽流感病毒至少可以分为五个抗原群,不同抗原群之间的病毒抗原差异明显。在病毒序列分析和抗原性分析基础上,选择19株病毒进行小鼠的感染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试验毒株不需要提前适应即可有效地在小鼠的肺脏内复制,有两株病毒不能在小鼠的鼻甲中复制;小鼠感染病毒后体重呈一过性下降,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表明H6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小鼠呈低致病性。值得注意的是,GS/GD/S40190/2017(H6N2)在小鼠(1/3)的脑中出现了滴度为1.25 log10 EID50/ml的复制,对其滴定的鸡胚尿囊液进行测序表明,PB2发生了E677G突变;DK/Hu N/S41299/2017(H6N2)在小鼠(1/3)的肾中出现了1.75log10 EID50/ml的复制,且其PB2发生了R368Q突变。根据小鼠试验的结果及HA的氨基酸特征,我们选择17株病毒进行了受体结合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除CK/AH/S1224/2017(H6N6)和CK/JX/SE2578/2017(H6N6)仅能结合α-2,3链禽源受体外,其余15株病毒均能够同时结合α-2,3链禽源受体和α-2,6链人源受体,尽管大部分毒株结合α-2,3链禽源受体的能力大于结合α-2,6链人源受体的能力,但是一株野鸟源的毒株WB/XJ/S1541/2015(H6N6)和一株HA 157-158位氨基酸缺失的毒株DK/GX/S30803/2017(H6N6)结合α-2,6链人源受体的能力更强,表明当前我国流行的H6亚型禽流感病毒具有感染人类的潜在风险。在2014-2018年H6亚型AIVs中,发现两株病毒CK/He N/S40124/2017(H6N8)和CK/SC/S4230/2016(H6N8)的HA在第141位发生了缬氨酸的插入,由于在之前的监测过程中并未发现该位点出现过氨基酸的插入,并且将其与在NCBI下载到的所有全长(1667条)H6 AIVs的HA序列进行比对,也没有发现参考序列在该位点有缬氨酸存在的现象。为了探究其是否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产生影响,我们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将其中一株病毒CK/He N/S40124/2017(H6N8)的HA第141位缬氨酸进行删除并拯救了重组病毒r He N124-HAΔ141,进一步试验发现其对小鼠的感染性和病毒的受体结合特性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单抗1D6对病毒CK/He N/S40124/2017(H6N8)的中和活性。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流行的H6亚型AIVs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不同抗原群之间的毒株抗原性差异较大;近年来在养殖场中分离到的毒株数量逐渐增多,病毒来源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同时部分病毒还具有感染哺乳动物甚至人的潜在风险,因此应继续加强对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和研究,为我国禽流感的综合防控策略调整和人类健康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父母外出务工所导致的亲子分离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留守青少年经历抑郁症状的概率。虽然与父母长期分离,但是留守青少年与父母之间依然存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的联结(例如,远程沟通、父母回家探望时的面对面沟通等)。在这一背景下,亲子分离和亲子联结如何作用于留守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展,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该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利于深入认识留守家庭中的亲子系统与个体抑郁发展之间的关系
对652名青少年进行间隔两年的追踪研究,通过交叉滞后的方法探讨信任感、亲子冲突和青少年抑郁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基于理论建立的四种模型之中,稳定性模型、症状驱动模型、情感驱动模型及素质-应激模型中,其中修订后的情感驱动模型的拟合最好,意味着先前的信任感可以显著预测随后的信任感和青少年抑郁,先前的抑郁可以显著预测随后的青少年抑郁,而先前的抑郁不能显著地预测随后的信任感,先前的亲子冲突可以预测随后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通常伴随着情绪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等表现,其在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且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持续的消极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抑郁具有代际传递性,即父母抑郁会增加子女罹患抑郁的风险,但其中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澄清。抑郁代际传递整合模型(The Integrative Model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Risk to Children of Depr
心理资本是个体积极的心理状态,包括自我效能、韧性、希望和乐观四个维度。既有研究表明,心理资本对青少年抑郁具有重要影响,但心理资本"怎样"影响(中介机制)以及"何时"影响(调节机制)青少年的抑郁仍有待深入探讨。本研究基于"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拓展—建构理论"和"压力—缓冲模型",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旨在检验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资本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支持对上述中介路径的调节作
目的了解青少年女同性恋人群抑郁状况,并分析其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为预防女同性恋抑郁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7—12月,由北京Lespark组织(女同性恋组织)联系并招募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进行匿名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160名青少年女同性恋中,报告有抑郁症状的占56.9%(91人);总社会支持得分为(58.25±13.39)分,领悟社会支持高水平者占45.6%(90人),其中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
光与影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元素,利用与把握空间中的光与影始终是优秀设计师追寻的目标之一。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经典设计案例中的光影营造与调控方法,讨论现代建筑大师设计光与影的独特处理技巧。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总结、案例剖析与图示分析等方式,分析建筑的形式会对空间中光影变化产生如何的影响,试着探讨建筑中光影与建筑空间氛围的关系。本文首先在理解自然光、光与影、建筑空间氛围等概念的基础上,结
抑郁认知理论认为,抑郁个体具有自我评价的消极偏向,这种评价是在第一视角下进行,而个体通过他人视角对自己的评价则是在第三视角下进行。然而,目前鲜有研究对自我评价的第一、第三视角进行探讨。此外,以往研究表明,中国青少年将母亲表征为自我的一部分,但抑郁个体在母亲视角下的自我评价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抑郁倾向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在第一、第三视角下是否具有一致性。实验1招募60名被试(抑
目的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量表、儿童抑郁量表对397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较低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抑郁症状(P<0.05);②负性生活事件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抑郁症状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③负性生活事件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抑郁症状中的中介作用中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通过负性生活事件的
扑草净(Prometryn)作为一种典型的三嗪类除草剂,因其杀草谱广、高效且药效持久等特点,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农田中即便是微量的扑草净残留也会对后茬作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药害,抑制作物生长,最终导致减产,严重时可造成绝收。因此,扑草净的过量施用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其程度取决于后茬作物对扑草净的敏感程度。此外,农田土壤中残留的扑草净也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这一系列
目的:探讨学校氛围与留守儿童青少年抑郁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感恩和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学校氛围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感恩问卷以及自我控制问卷对541名留守儿童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①学校氛围与留守儿童青少年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60, P<0.01),与感恩(r=0.51, P<0.01)、自我控制(r=0.56, P<0.01)呈显著正相关;抑郁与感恩(r=-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