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迟退休政策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过程中作用明显,同时为人力资本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契机。我国老龄化形势尤为严峻,延迟退休政策出台迫在眉睫,但退休制度改革既要注重宏观统筹设计,又不能忽视个体诉求,否则,制度初衷难以实现,也会受到较大阻力。本研究以城镇职工个体为研究对象,在结合国内外退休制度改革宏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行为视角下个体退休决策的研究设计,以期为职工正确表达退休诉求,深化认识退休制度改革意义,积极为自主退休决策提供可行性建议。 研究中融合了社会学、行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等学科专业视角与分析方法,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职工个体退休决策的一系列因素进行统筹分析,设计了退休决策行为影响因素量表,从而确定了影响职工退休决策行为的四层次影响因素体系,即客观直接因素、客观间接因素、个体经济因素和个体主观因素四层次划分,对四层次因素作用过程进行了解析。同时,为了更好地论证四层次划分的适用性,研究中与全国性社科调研数据的分析方法和结论进行比对,发现本文研究数据的分析结论与其具有一致性,即经济因素在个体决策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次,在数据分析中发现,退休群体性倾向、个体特质、心理行为预期等行为因素亦不可忽略,其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成为退休行为做出的决定性因素。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整合,构建了个体从以整合模块、系统性模块、预期模块为三大动因的退休决策模型和基于年龄要素的退休决策模型,为延迟退休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微观个体方面的建议。 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六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价值和意义。在我国养老保险和退休制度改革节奏不断加快、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成为常态的背景下,立即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改革势必造成制度震荡,而通过对职工个体退休决策行为进行分析,从微观视角掌握职工退休意愿和规律才能为制度改革提供有效缓冲。 第二章对文章研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一方面掌握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以便借鉴;另一方面可以探讨该问题新的研究方向和创新路径,论证实地调研数据的有效性问题。 第三章是实地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根据量表结果确定退休决策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研究中涉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四类划分,即客观直接因素、客观间接因素、主观直接因素和主观间接因素,系统阐述了四类因素在受调查地区的作用情况。 第四章是为了对影响退休决策行为的各项因素做进一步验证,对研究中样本代表性进行论证,借鉴了已有的全国性调查研究,将全国性研究数据和本文数据的分析结论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比较结果进行科学性评估并对新的发现进行进一步研究。 第五章是对职工个体决策行为过程的构建。在第三章和第四章确定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量表中对每个因素的贡献的评估,建构起了Logitech模型基础上的年龄决策模型,梳理出整合模块、系统性模块、预期模块三个决策动因模块整合基础上的退休决策的行为机理,为政策制定更加贴近实际奠定了基础。 第六章是在前文分析基础上,为我国退休制度设计和个体退休行为模式提供了相关的建议,对国家宏观制度设计与个体退休决策自主寻求平衡点。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弹性退休制度的设计应在考虑个体行为基础上扩大自主性决策范围,形成以经济和非经济激励作为补充,社会文化更加有利于退休职工退休自主性的发挥的制度环境。 论文研究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创新,(1)视角的转换——退休决策的行为视角。在对退休决策经济动因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从微观个体行为因素方面进行个体决策的动因分析,能够更加精准地进行职工退休生活规划和应对。(2)系统整合——退休决策过程的微观整合。对影响个体退休决策的行为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和层次划分,在此基础上对个体决策的内部机理进行整合,以期对城镇职工退休行为的特质进行把握,为退休政策的精准对接提供决策依据。(3)路径设计——个体—群体—社会的演进路径。以宏观研究的经典结论为基础,对微观领域进行探析;从个体行为统计到群体倾向的预判,再到社会政策演进,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与把握。论文在研究思路及研究结论上具有一定的新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