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环经济是由“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物质流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环境代价过大,是由于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的断裂,没能形成循环耦合、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动脉产业造血(废弃物)过多,即污染物排放过多,环境污染代价过大;由于没有回流的“静脉血”供给动脉进行动脉血再造,从而导致资源危机。要从根本上扭转中国经济增长环境代价过大的局面,迫切需要构建“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调发展体系。通过循环经济的‘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3R”原则,实现“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的协调发展,力求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的失衡发展,导致能源高耗、环境污染、增长环境代价过大的结果。诚然,推动“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的协调发展不仅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对我国”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大力发展静脉产业,尽可能地把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减少对原生自然资源的开采,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把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本文通过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的认真调研,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试图探索出“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的协调发展逻辑关系和内在规律,通过对“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的关系分析,借助数学思维,建立“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调发展模型。加之对我国相关的循环经济指标数据的考证,分析我国“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的协调度,找出“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协调与否对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结果,以便提出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