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文的选题背景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个热点问题得到了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普遍重视,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有关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加强,特别是在中国迅速融入全球经济、急速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背景下,探讨这个问题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2006年财政部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与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此次检查的重点是中央企业集团、房地产开发企业及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共检查了94户企业和60家会计师事务所。检查发现,部分国有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有待规范,个别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会计违规行为;少数上市公司利用少计成本费用、关联方交易等手段粉饰业绩;部分房地产企业在会计核算、银行信贷、税款缴纳等方面存在较多违规问题等等。从检查情况看,随着近年来监管力度的加大,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存在,个别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会计信息整体质量不容乐观,整顿会计秩序任务依然非常繁重。同时在一项问卷调查中反映55%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的财会人员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是会计信息失真,内部会计控制体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上述资料分析,重新确立会计信息质量在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地位任重而道远,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研究,并认为会计信息监督是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目标。因为目标的准确定位不仅可以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提供明确的方向,更能找到合理有效的路径使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设中少走弯路。二、本文研究的思路及方法本文的研究是围绕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会计信息监督这条主线展开的,遵循了“发现问题-界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范式,主要以规范研究方法为主,利用经济学、管理学、现代企业管理学理论和会计学理论作为指导,探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采用归纳,演绎,案例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和综合分析,使研究方法更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在理论与比较部分,通过分析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演进的过程,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内部会计控制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内部会计控制的国际比较,发现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进而提出会计信息监督这一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目标的重要性。在发展与创新部分,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学理论——目标在理论发展中的影响作用方式,借鉴内部控制发展的最新成果《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简称ERM报告)的思想,构建会计信息监督为目标导向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在有效性分析部分,通过宝钢开发公司和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案例分析,证明会计信息监督为目标导向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实施有效的。三、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的文献综述,并指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理论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一章,是理论研究部分。介绍了研究内部会计控制的缘起、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分析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控制、内部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的概念和相互的关系,得出内部会计控制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第二章,是比较研究部分。通过比较目标导向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和非目标导向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得到前者的优势及现实意义。比较国内外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研究,及企业内部不同主体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研究,对内部会计控制目标进行全方面的理解,并提出以会计信息监督作为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目标的原因和意义,为进一步探讨目标导向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章,应用研究部分。这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学理论和ERM报告的思想,提出会计信息监督为目标导向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总体设想。第四章,有效性评价部分。文中对“评价什么”、“谁来评价”、“怎么评价”进行了大胆论述,并通过宝钢开发公司和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两个案例,对会计信息监督为目标导向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了有效性的评价。第五章,总结部分。概述了本文的贡献与不足,并对内部会计控制理论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四,本文的主要贡献1)确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如何准确定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并针对中国企业的实际来设计和选择切实可行的目标,能够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提供明确的方向。企业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后,就可以按此目标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在既定的目标下,企业制定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路径该如何选择,这在以前研究中很少提及。本文中将会计信息监督作为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并以此为出发点,建立会计信息监督为目标导向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与内部控制和公司管理目标的关系等方面。传统的内部控制是规范权力配置,关注的主要问题是组织结构集权化还是分权化,岗位设置是否合理,从而片面突出权力制衡而忽视信息系统的建设。以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设为例,目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重视会计信息在控制系统中的基础地位,是我国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一大不足。当一些国有资产流失甚至被侵吞案件曝光时,我们首先认定是因为对领导者的权力失去了监督和制约,或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而不会认为这些问题是因为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信息系统,导致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制止问题。以内部会计控制根本目标为出发点的一系列理论并没有解决我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执行不力的事实,所以坚持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目标,即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督才是内部会计控制理论的出路。2)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评价目前理论界对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评价问题有所涉及,但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理论界在“评价什么”、“谁来评价”和“怎么评价”等基本问题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研究并澄清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文第四部分指出,内部控制的评价可以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内部评价一般由企业内审机构进行,而外部评价多为独立第三方进行,实务中会计师事务所多承担了这一工作。但是,按照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除了首次公开发行需要独立第三方对内部控制进行鉴证并出具评价报告外,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并无强制性要求。因此,本文建议可以采用和财务报告审计类似的方式,由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公司管理层(董事长、总经理)认可并签发评价报告,然后通过独立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表意见。内部和外部的主体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都应进行评价,评价的客体是会计信息监督的有效性。因此以会计信息监督为中心的多层次地会计控制体制,才能使各项控制措施有制度化、程序化的保证。本文认为,以控制点为基础的有效性评价指标因素更能体现企业业务循环的特点,更能使以会计信息监督为目标导向的内部会计控制能够有效的进行。所谓关键控制点是指在一个业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那些控制环节,决定全局成效的控制点,对于保证整个业务活动的控制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设置关键控制点主要是针对錯弊的及时发现和纠正环节,如为保证会计记录的正确性,明细账和总帐之间的核对是关键点。控制点对有效控制业务循环的作用十分巨大。因此,建立以业务循环中的控制点为核心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评价模型,有够对企业以会计信息监督为目标导向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进行有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