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别以《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华北东北近五百年旱涝史料》、《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和各省《气象灾害大典》等资料为基础建立了崇祯大早期间以县为基本评价单元的干旱数据库,对我国崇祯大旱的时空发展过程进行了复原,并对崇祯大旱情景下我国的粮食安全进行了评估。得出以下结论:
1)前后历时17年的崇祯大旱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627-1629年是大早起始阶段,此阶段我国的受旱范围比较大,干旱程度相对较轻,旱情北重南轻;1630-1632年是大旱相对减缓阶段,此阶段我国的受旱范围最小,干旱程度最轻,几乎没有重旱的区域;1633-1641年是大旱鼎盛阶段,此阶段是旱情最严重,干旱范围最大,干旱范围遍及全国;1642-1643年是大旱减弱阶段,此阶段我国的受旱范围开始大面积缩小,干旱程度开始减轻。大旱的前两个发展阶段旱情相对较轻,北方地区的受旱区域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和河北三省,南方地区的受旱区域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和长江流域。大旱发展的后两个阶段旱情相对较重,北方地区的受旱区域主要新增河南、山东两省,南方地区的受旱区域主要新增广西壮族自治区。1638年-1641年是崇祯大旱最严重的干旱阶段,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时干旱,且旱情严重。总体说来,此次大旱旱情北重南轻,南方地区的旱情仅在大旱的最后一年超过北方地区。
2)对崇祯大旱情景下中国的粮食安全进行评估。北方地区在大旱的前两个旱情较轻的发展阶段情景下,人均粮食占有量在300kg以上的受旱县将主要分布在:陕西中部的靖边-子长-清涧一带以及耀县-西安-高陵-蓝田一带;山西南部的沁水-阳城-翼城一带,粮食风险安全或相对安全。在大旱的后两个旱情加重的发展阶段情景下,人均粮食占有量在300kg以上的受旱县将很少,呈零散分布状况,大部分受旱县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将在300kg以下,粮食风险不安全或危险。南方地区在大旱的前两个灾情较轻的发展阶段情景下,人均粮食占有量在300kg以上的受旱县较多,将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营山-宣汉-乌溪-宝康-南漳-天门一带和黄梅-望江-铜陵-溧阳一带,粮食风险安全或相对安全,其余受旱县大多在300kg以下,粮食风险不安全或危险。在大旱的后两个发展阶段,长江流域旱情将会加重,特别是湖南省旱情严重,此情景再现情况下,人均粮食占有量在300kg以上的受旱县很少,而且分布规律将不明显。广西干旱程度较轻,人均粮食占有量大于300kg的受旱县将分布比较广泛,粮食风险相对安全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