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UBE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oveh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抑癌基因SCUBE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并进一步研究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期发现新的结直肠癌抑癌基因。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40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SCUBE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4例及120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SCUBE2的蛋白表达水平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作相关分析。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中的差异表达的SCUBE2与术后患者生存率及复发的关系。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研究SCUBE2对结直肠癌细胞RKO增殖、凋亡、侵袭与迁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SCUBE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结果Real-time PCR证实,结直肠癌组织中77.5%(31/40)的SCUBE2 mRNA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下调倍数超过2倍以上,120例结直肠癌组织芯片及Western blot证实,SCUBE2蛋白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配对正常组织,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肿瘤进展(P<0.001)及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组织学分型(P<0.05)呈负相关。Kaplan-Meier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SCUBE2阳性表达病例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显著高于SCUBE2阴性表达的病例(P<0.001),并且在37例复发病例中,SCUBE2阳性表达时复发率为24.32%(9/37),而SCUBE2阴性表达时复发率则为75.68%(28/37)。虽然SCUBE2不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但是可以用于预警结直肠癌术后肿瘤的复发并判断预后。体外功能实验发现,过表达SCUBE2基因后能够明显抑制结直肠癌RKO细胞的增殖、平板克隆形成、侵袭及迁移。结论SCUBE2是新的结直肠癌相关抑癌基因。结直肠癌中SCUBE2表达显著下调,可抑制结直肠癌增殖、侵袭、迁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通过研究SCUBE2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对进一步揭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并为治疗干预、判断预后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正>企业管理沟通是围绕企业经营而进行的信息、知识与情报的传递过程,是实现管理目的的媒介,也是企业有效运作的润滑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未来竞争是管理的
简述了S模式的原理以及与西方MKXⅡ敌我识别器模式1、2、3/A、4、C的区别和优越性,同时论述了MKXⅡ敌我识别器在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讨论了S模式在敌我识别器中的具体应用
曾几何时,新版《如梦令》在大学校园传唱一时:常记西亭日暮,昨夜饮酒过度,兴尽晚回寝,误入操场深处,呕吐,呕吐,惊起鸳鸯无数。象牙塔里的爱情或许不是一个最新鲜的话题,却不
期刊
借助煤的低温干馏方法及采用自制加热装置和温度控制调节仪,主要针对油页岩中含油率的测定方法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中采用对油页岩进行低温干馏后测定产物中的水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的科学性与效率性,综合GIS技术与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服务于城市规
核酸由于其内在的分子碱基配对能力自然选择为识别元素,在生物研究、临床诊断和生物应用等方面,核酸的检测是尤为重要的。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荧光方法具有易操作和高灵敏的优
目的:探讨核心力量训练联合平衡训练对老年人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名健康老年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其中男性11名,女性14名;力量训练组(ST),其中男性11名,女性14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俄罗斯退役航母“基辅”号已在它的新家天津港栖息数日。社会各界有关它的最终命运及影响褒贬不一。我们暂且不论。它历尽艰险的搬家旅途却少有人知。承担
期刊
<正> 电压频率变换器简称VFC,它是输出信号的频率正比于输入电压值的线性变换装置,其功能可用图1来表示。其中V_i为输入电压,输出信号为一系列脉冲,该脉冲的幅图1 VFC的功能
目的构建过表达KLK7基因的前列腺癌细胞系22RV1-KLK7,利用基于质谱的稳定同位素标记氨基酸细胞培养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检测过表达KLK7的细胞系22RV1-KLK7与对照细胞系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