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8月对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通过比较手术前后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即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日常活动能力、止痛药使用情况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并采用改良Macnab对术后第2天及术后6月进行疗效评定,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术前VAS评分8.52±1.13,术后为2.48±1.04,末次随访时为2.73±1.08;止痛药使用评分术前为2.86±0.82,术后为0.63±0.21,末次随访时为0.51±0.22 ;活动能力评分术前为2.74±0.68,术后为1.05±0.34,末次随访时为1.12±0.27;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13.98±4.62,术后为22.56±4.34,末次随访时为22.03±4.93。随访六个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各指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第2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2天与术后6个月进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82.50%和87.50%,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止痛效果好、无明显并发症、后凸畸形改善明显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在CT引导下开展此项技术,可以更直观地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状况,及时有效地避免了骨水泥的渗漏,,并打破了椎体后缘骨皮质不连不能行此手术的禁忌,使临床应用更加安全、广泛。本实验不足之处在于临床观察病例相对较少,术后随访时间相对较短,其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长时间随访。建议在采用这一技术的同时,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展及防止发生再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