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是指患者在发病6小时至7日内神经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或虽经临床治疗病情仍进展恶化的脑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患者的30%~40%。APCI患者因其神经功能损害的持续恶化,致残率及死亡率均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APCI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尚有待于更为深入的研究,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和多种机制的综合作用,而临床上目前仍缺乏有效的APCI预测及治疗干预措施,故成为当前国内外脑血管疾病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课题通过对急性脑梗死的前瞻性研究,分析APCI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神经影像学特点,并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APCI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可靠的预测指标,从而帮助临床医师及时判断APCI发生的危险性并给予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阻止神经功能损害的进一步加重,以达到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方法:根据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脑梗死诊断标准,选择2004年11月至2005年11月间入住该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所有患者经脑CT证实为脑梗死,依病情发展特点分为进展组(39例)和非进展组(55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时体温、血压、NIHSS评分、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包括空腹血糖、血脂、血流变学指标、血清hs-CRP、血清Glu)、神经影像学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病人入院时常规进行脑CT检查,观察早期影像学特点;如无阳性结果,则行脑MRI检查,或于48小时后复查脑CT;进展组患者当病情进展至高峰时复查脑CT或脑MRI,观察比较病灶体积和/或部位的变化。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2.0软件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结论:
1.APCI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它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和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2.高血糖和糖尿病病史,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增高,LDLC及apoB增高可能为APCI的危险因素。
3.血清hs-CRP、血清Glu水平随脑梗死的进展而升高,并反过来参与神经损害的进一步加重,可作为APCI发生的预测指标。
4.急性脑梗死发生24小时内CT表现异常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APCI的发生。